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VIP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ppt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2课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学习目标:

1.结合教材第一子目,说出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的背景原因、表现、历史影响

2.结合第二子目,概况春秋战国时期经济发展的具体表现,分析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归纳商鞅变法的内容、影响

3.结合第三四子目,概括孔子、老子、孟子、荀子的思想主张,探讨“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原因、历史影响

周礼规定国家举行祭祀大典

或葬礼时,天子享用九鼎,诸侯享

用七鼎。而在郑庄公(周代郑国第

三位国君,公元前743年一前701年在位)的祭祀坑遗址中却出土了

“九鼎”。

这一发现说明了什么?

楚王问鼎

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洛,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对曰:

“在德不在鼎。……周德虽衰,天命未改,鼎之轻

重,未可问也。”

《左传·宣公三年》

两国曾三次交锋:第一次城濮之战,

晋国胜,晋文公称霸;第二次邲之战,楚国胜,楚庄王称

霸;

第三次,鄢陵之战,晋胜。

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礼崩乐坏

从材料可以得出,春秋时期的政治发生了什么变化?

射王中肩晋、楚争霸

一、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越o会稽

变化:(1)王室衰微,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

(2)诸侯争霸:春秋五霸、战国七雄;

(3)礼崩乐坏:原有的政治制度被破坏,三家分晋、田氏代

{

◎都城

◎诸侯国国都

林胡

洛邑o

新郑

[合作探究]阅读形势图,概述从春秋到战国时期政治局势的变化及趋势?

山戎

O曲阜

O商丘

▶趋势:局部统一形成,国家日益趋向统一;民族交融,华夏认同。

对比两幅形势图,结合教材第一子目,分析列国纷争的影响是什么?

①周朝传统的政治制度被破坏,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趋于瓦解;

②民族交融和华夏认同,文化的联系加强;

③国家由分裂走向局部统一,扩展疆域;

④促进各国制度改革;

⑤周王室被秦国吞并;

消极:社会战乱动荡;给人民生命财产、给社会经济带来巨大破坏

春秋形势图战国形势图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春秋时期,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融入华夏族

◎都城山戎

◎诸侯国国都楼

林胡烦蓟国家走向统一

必海

O

Muh

咸阳洛阳

u

u

un

ru

各民族进一步交融

华夏族发展壮大

越◎会稽

赤狄

晶绛帝左08曲阜

战国七雄-并存

春秋五霸-相继

)

O郑

新郑

洛邑o

◎商丘

二、民族关系之变——华夏认同

依据史料并结合所学,探讨春秋战国时期民族关系变化的表现及其影响。

表现:春秋时期:产生华夏认同观念,战国时期:周边少数民族逐渐融入华夏族

影响:华夏族发展壮大;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奠定基础。

史料:中华民族在先秦历史上发展过程分为两大阶段:第一阶段是夏、商、西周,发展形成了华夏族;

第二阶段是春秋、战国,完成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交融。春秋时代还属于“四夷”的秦、楚等国,在战国时期已经认同于华夏;中原诸国也承认了秦、楚是华夏族的组成部分,与齐、燕、赵、魏、韩并称

七雄,形成七个地区性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这个基础上,“大一统”理论指导下的七国争雄以秦统一中国告终,中国形成为全国性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纵横】华夏认同

“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华夏”连称,本义指衣冠华美又重礼仪。华夏作为文化、政治实体,在春秋战国时被周边民族所认同。各族同源共祖的观

念得到发展。

当堂检测

1.在西周的金文记载中已经有“戎”“夷”之称,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各国间存在纷争,但无论各国关系多么敌对,它们并不称呼对方为“戎”“夷”。这一现象反映了先秦时期

A.民族和文化认同观念已经出现

B.实现国家统一成为社会的共识

C.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冲突剧烈

D.血缘成为维系政治认同的纽带

2、西周中期,周夷王下堂接见诸侯,被视作周天子失礼之始,东周早期,周桓王在征讨郑庄公的战事中被郑军射伤肩膀,史称“夷王足下堂,

A.周代治国理念不断变化B.礼成为周人的行事准则

C.周王室的势力日渐衰微D.家国同构观念消

文档评论(0)

138****25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