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金属及其化合物》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
一、内容分析与整合
(一)教学内容分析
沪科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二册《第5章金属及其化合物》是化学课程中一个基础且重要的章节。本章内容涵盖了金属的基本性质、重要的金属化合物以及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金属在自然界中的存在形式、提取方法以及其在日常生活和工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通过探究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守恒定律。
本章的教学重点包括:金属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金属与酸、碱、盐的反应、金属冶炼的原理和方法、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的性质和用途、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等。这些知识点不仅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还能培养他们的实验操作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
(二)单元内容分析
5.1金属的性质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和化学性质(如金属与氧气、水、酸、盐的反应)。通过实验探究和实例分析,学生可以直观地观察到金属在不同条件下的反应现象,理解金属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本节还介绍了金属活动性顺序和金属冶炼的基本原理,为学生后续学习金属化合物的性质打下基础。
5.2重要的金属化合物
本节内容聚焦于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和盐等重要的金属化合物。通过学习这些化合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用途,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金属元素在化合物中的价态变化和化学性质。本节还涉及了Fe3+之间的相互转化、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比较等知识点,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5.3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包括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化学反应体系能量改变与化学键断裂和形成的关系、化学能与其他形式能量(如热能、电能)之间的转化等。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可以深入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能量守恒定律。本节还介绍了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应用实例,为学生后续学习电化学知识打下基础。
(三)单元内容整合
本章内容在整合上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从金属的基本性质出发,逐步深入到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和用途以及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过实验探究、实例分析和理论讲解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体系。本章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化学思维能力,通过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活动和项目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普通高中思想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分解
(一)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
1.宏观辨识
学生能够根据金属的物理性质(如光泽、延展性、导电性和导热性)和化学性质(如与氧气、水、酸、盐的反应)对金属进行分类和辨识。
学生能够识别并描述重要的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氢氧化物、盐等)的宏观性质(如颜色、状态、溶解性等)和用途。
2.微观探析
学生能够从原子结构和电子排布的角度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差异和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原因。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键理论解释金属化合物中离子键、共价键的形成和性质差异。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微观本质,即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与能量变化的关系。
(二)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1.变化观念
学生能够认识到金属及其化合物在自然界和人类活动中处于不断变化之中,理解金属冶炼、金属化合物制备等化学变化过程。
学生能够认识到化学反应是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同时发生的过程,理解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平衡思想
学生能够理解化学反应中的动态平衡思想,如金属离子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沉淀溶解平衡等。
学生能够运用平衡移动原理分析化学反应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如温度、浓度、压强等因素对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影响。
(三)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1.证据推理
学生能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推理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如通过观察金属与酸反应的现象推断金属的活泼性顺序。
学生能够运用化学原理和定律对金属化合物的性质进行预测和解释,如运用化学键理论预测金属氧化物的溶解性。
2.模型认知
学生能够构建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模型,如金属活动性顺序模型、原电池工作原理模型等,并用这些模型解释和预测化学现象。
学生能够运用模型认知方法分析复杂化学问题,如通过构建原电池模型理解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四)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
1.科学探究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探究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和操作方法。
学生能够设计并实施简单的化学实验方案,如金属与酸反应速率的测定、原电池的制作等,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2.创新意识
学生能够针对金属及其化合物的学习提出创新性的问题和解决方案,如探索新的金属冶炼方法、开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