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染色体与DNA2.ppt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复合型转座子1.两侧往往有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2.两个IS序列不能单独移动.TnA家族TnA家族没有IS序列、体积庞大(5000bp以上)、带有3个基因,其中一个编码β-内酰胺酶(AmpR),另两个则是转座作用所必须的。复制性转座转座作用的遗传学效应(1)转座引起插入突变(2)转座产生新的基因(3)转座产生的染色体畸变(4)转座引起的生物进化1、插入序列(IS)IS是最简单的转座子,不含有任何宿主基因,它们是细菌染色体或质粒DNA的正常组成部分。λ::IS1复合转座子是一类带有某些抗药性基因(或其他宿主基因)的转座子,其两翼往往是两个相同或高度同源的IS序列2、复合转座子(compositetransposon)(三)转座作用的机制复制性转座子非复制性转座子反转录病毒整合入宿主DNA中的分子机制,其本质是转座

核酸由核苷酸组成,而核苷酸又由戊糖、磷酸和碱基组成。核酸中的戊糖有两类,即核糖和脱氧核糖。核酸的分类就是根据所含核糖种类的不同而分为核糖核酸和脱氧*腺嘌呤(脱氧)核苷三磷酸ATP(adenosine-triphosphate)中文名称为腺嘌呤核苷三磷酸又叫三磷酸腺苷(腺苷三磷酸)简称为ATP*腺嘌呤胞嘧啶3‘,5’-磷酸二酯键:一分子磷酸与两个醇(羟基)酯化形成的两个酯键.该酯键成了两个醇之间的桥梁.例如一个核苷的3ˊ羟基与另一个核苷的5ˊ羟基与同一分子磷酸酯化,就形成了一个磷酸二酯键.*******DNA复制动画:/video/2008/2410.htm*Φfai(第四声)*1.请根据上图简单说明原核生物DNA半保留和半不连续复制机理。答:(1)半保留复制:DNA复制时,dsDNA双螺旋解开形成两条单链,分别以其为模板,在DNA聚合酶的作用下,合成反向互补的DNA链;在形成的两个子代DNA双螺旋中,每个都含有一条来自亲本的DNA链和一条新合成的DNA链。(2)半不连续复制机理:由于DNA双链反向平行,而DNA聚合酶合成的方向只能为5’?3’,因此DNA复制时,必会出现一条链合成的方向与复制叉前进的方向一致,另一条链则相反;因此方向一致链的合成是连续的,称为前导链;另一条链的合成是不连续的,形成许多冈崎片段,称为滞后链。当复制叉前进一段距离后,滞后链需要在引物酶的作用下,重新合成RNA引物,然后DNA聚合酶Ⅲ沿着与复制叉相反的方向合成直到遇到前一个冈崎片段,DNA聚合酶I将前一个冈崎片段的引物RNA切除,然后补平缺口,DNA连接酶将两个片段连接,形成完整的DNA链。**某些物理化学因子,如紫外线、电离辐射和化学诱变剂(如烷化剂),均能作用于DNA,造成其结构和功能的破坏。然而在一定条件下,生物机体能使DNA的损失得到修复。这种修复作用是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获得的一种保护功能。***“转座子”先驱麦克林托克(BarbaraMcClintock,1902-1992)芭芭拉?麦克林托克81岁才获得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成为遗传学研究领域第一位独立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她90岁去世,一生未婚,只对玉米情有独钟。在20世纪20~30年代,麦克林托克主要在康乃尔大学从事玉米遗传学的研究。1941年6月,麦克林托克进入美国纽约长岛的冷泉港实验室,正式开始了她的著名研究。此前,她早已发现,在印度彩色玉米中,籽粒和叶片往往存在着许多色斑。色斑的大小或出现的早晚受到某些不稳定基因或“异变基因”的控制。她发现玉米籽粒(或叶片)颜色的有无是受一些位于9号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例如控制色素形成的基因C。有C基因存在,籽粒(或叶片)有色,没有C基因,则表现无色。但是,在C基因附近,有一个Ds基因(称为解离因子)又控制了C基因的表达或表现。当Ds基因存在时,C基因也不能使籽粒表现有色,即色素不能合成,所以仍然表现无色。Ds基因如果离开C基因,即从原来位置上断裂或脱落,C基因又重新得以表达,籽粒表现有色。然而,Ds基因能否发生作用,也就是说能否从染色体上解离,又受到第三个基因Ac(称为激活因子)的支配。Ac基因存在时,Ds基因从染色体上解离,从而解除了它对C基因的抑制,C基因得以表达,籽粒表现有色。Ac不存在时,Ds不解离,C基因受到抑制,不能表达,籽粒表现无色。这就是麦克林托克发现的“DsAc调控系统”。尽管“转座基因”的概念她在1938年就已提出,但是这一调控系统却是她从1944年至1950年整整花了6年时间才完全弄清楚的。编辑本段过程在这一系统中,Ds基因与C基因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相邻位置,Ac基因与Ds基因却相距很远,甚至不在同一染

文档评论(0)

VIV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