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含答案).docxVIP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含答案).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6页

第PAGE页,共NUMPAGES页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7课《短文两篇—陋室铭》测试题(含答案)

一、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14小题)

1.解释文中加粗的字。

(1)有仙则名

(2)斯是陋室

(3)惟吾德馨

(4)何陋之有

(5)谈笑有鸿儒

(6)往来无白丁

(7)可以调素琴

(8)无案牍之劳形

2.解释下列各句中相同的字。

(1)之: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何陋之有

③辍耕之垄上

④操蛇之神闻之?????

(2)乱:

①无丝竹之乱耳

②自云先世避秦时乱

3.身居陋室,却不感到简陋,你对此有何看法?

4.(1)本文选自《》,作者是代的家、家(填人名),他的字是。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的愿望和生活情趣。

5.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6.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7.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8.有人认为本文反映了作者消极避世的心态,你同意这种看法吗?为什么?

9.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10.铭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类比什么?“有仙则名”、“有龙则灵”暗喻什么?

11.铭文最后一句引用孔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12.文中谈到“诸葛庐”“子云亭”其目的是什么?

13.请找出文中你喜欢的句子,说说喜欢的理由。

14.文中陋室的主人“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品德给我们以启迪。在我们学习的古诗文中,还有类似的精神的名句,请你写出两句来。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1小题)

15.下边句子的朗读节奏停顿有错误的一项是(???)

A.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B.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C.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参考答案

1.【答案】(1)著名(2)这?(3)品德高尚?(4)什么(5)大?指读书人

(6)平民(7)调弄(8)使劳累???形体

【详解】

试题分析: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名”:著名。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

2.【答案】(1)取消句子独立性,无意义???(2)宾语前置的标志

???(3)到,往???(4)助词,的?????代词,这件事

???(5)扰乱????(6)战乱

【详解】

试题分析:一、文言文虚词“之”用作代词和助词的用法。(一)用作代词。可以代人、代物、代事。代人多是第三人称。译为“他”(他们)、“它”(它们)。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如“石青糁之”“左臂挂念珠倚之”。(二)用作助词,也分几种情况:(1)结构助词,定语的标志。用在定语和中心语(名词)之间,可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能以径寸之木”。(2)结构助词,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3)结构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用在被提前的宾语之后,动词谓语或介词之前,译时应省去。(4)结构助词。当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为主语、宾语或一个分句时,“之”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5)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整音节的作用,无义,译时应省去。二“乱”:①紊乱。如: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曹刿论战》。②不安定,与“治”相对。如: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屈原列传》。③扰乱。如:是谓乱军引胜。《谋攻》。④祸乱、叛乱。如:大阉之乱,缙绅而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⑤混杂、混淆。如:以假乱真。此题的意思分别的“扰乱”和“战乱”。要根据语境推断。

3.【答案】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不要在意物外条件的好坏。

【详解】

试题分析:尽管居

文档评论(0)

985普通毕业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985高校毕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