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磁器口的由来传说
龙隐镇之所以改名为磁器口,源于瓷器。要说瓷器,必说一个开碗厂的江氏家族。这个江氏家族是古镇瓷器业的开山鼻祖,其发迹的过程,有这样一个传说。
话说明末战乱,四川境内生灵涂炭,从二郎关至龙隐镇都成了战场,一时铁马金戈,两军相残,血流成河,昔日繁华的龙隐镇于兵燹中毁之殆尽。当时的天府之国四川,几经战火,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经济萧条。康熙初年,湖广填四川,继而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一带的平民也纷纷举家迁移。福建汀州江家三兄弟就是在这次大迁移中入川的。
江家三兄弟拖着一大家子人走到龙隐镇时,一家老小长途跋涉,疲备不堪,再也无力举足北行了,于是,一家人便在街市的屋檐下歇了下来。这时,江氏一家饥寒交迫,举目无亲,且盘缠已尽。忽然,三兄弟想起携带的家什中还有些上好的青花瓷碗,决定拿出来变卖以解燃眉之急。
原来,江家祖传一手闻名于世的福建德化窑白瓷和青花瓷的传统手艺。此次举家迁徙,家中什物,扔的扔,卖的卖,惟有一些带彩釉的青花瓷碗舍不得扔掉。这些青花瓷碗,瓷质细腻白净,工艺精美,均出自江家兄弟之手。此刻卖碗也是万般无奈,才出此下策。于是,三兄弟抱着插上稻草的碗沿街叫卖。
当时的龙隐镇,一派萧条,街市破败,一条石板路上,满是一脸菜色、衣襟褴褛的逃难人。三兄弟抱着碗走完了一条街也无人问津。时过晌午,三兄弟饿得肚皮贴背,眼冒金星,浑身无力。走到过街楼处,老大停下来说“:兄弟,算了,跑完了一条街连一个碗也没卖出去,我们还是回去想想别的办法吧。”老三也失掉信心,连忙点头赞同。惟有老二固执,坚持说“:我们千山万水都走过来了,啥苦都吃尽了,我不相信在这里就把我们三个牛高马大的兄弟饿死了。”说罢,老二就近择一街檐蹲下来,把碗摆了一地,卖力地吆喝起来:“看一看,瞧一瞧,有名的福建德化窑的青花彩釉碗,便宜卖了。”叫卖声引来了一些人,有的蹲下来拿着碗,一瞄二摸三敲:果然是好碗选胎质细腻,胎面光滑,白的白净如玉,青的青得爽气,碗上的花鸟活灵活现;敲击碗沿,声音清亮,不漏不哑。然而,围上来的全都是穷得叮当响的干人,看热闹的多,却无钱买碗。
此时,一个蓬头垢面的白胡子老头慢吞吞的踱过来,伸出一只脏兮兮的手拿起一个青花碗,对老二说:“老弟,我向你讨一个碗去讨饭,如何芽”老大不悦,说:“我们三兄弟饿了一天了,一个碗也没卖出去,街那边还有一家老小等着我们卖了碗买米下锅呢选”老二忙挡住老大,说:“出门人有难处,理应行个方便。”便和颜悦色地对白胡子老头拱手道:“既然老伯看得起我们江家的碗,请笑纳,我们三兄弟不胜荣幸选”白胡子老头也不道谢,把碗往腋下一夹,扭头就走。
事后,老大直埋怨老二,说老二太大方,碗没卖出去一个,倒白送一个上好的青花碗于人。老二直言:“大哥,我们虽难,也还有些碗盏,人家难,难得连讨饭的碗都没有,不帮说不过去的。”直到傍晚,三兄弟才卖出了几个碗。
翌日,三兄弟仍旧上街卖碗。不想那蓬头垢面的白胡子老头又来了。老头说:昨晚端着碗去一大户人家讨饭时,被一恶狗追撵,慌乱中一跤跌下去把碗摔碎了,想再讨一个碗。老大、老三当然没有好脸色,可老二依旧一脸和善,拱手送碗。白胡子老头得了碗,还是连谢也不道一声扭头就走。
第三天,还是在过街楼那个地方,还是那个时辰,那白胡子老头又出现了。老大打老远就看见老头往这里走来,便对老二说:“老头好没道理,一再来要碗,我们又不是有钱人,我们还要靠这些碗渡难关呢。”老二还是那话:“老伯来讨碗,定是无奈,人有难处,伸手相助,也是做人的本分,助人于危难,莫过于雪中送炭、荒漠送水,岂有不助之理。”老大、老三原本也是本分之人,只不过被饥寒所困,才有这等心思。听老二这么一说,自然不好再说什么。果然,白胡子老头说,碗又被摔破了。老二仍然好言送碗。白胡子老头拿着碗走了几步,回头对老二说:“小老弟,卖碗不如造碗,你既然有好手艺,荒废了岂不可惜选”老二忙拱手道:“我们是外乡人,来四川讨生活,不知在哪里能造碗,请老伯指点。”白胡子老头捋须一笑:“你若要造碗,明日午时到滚柴坡来找我。”说罢,消失在人流中。听了这话,老二心有所动,当晚便与老大、老三商
量,老大说:“那老叫花子的话,你也信芽”老二道:“这好歹也是个机会。我们出门讨生活,只要有机会,定要抓住,倘若坐等,终一事无成。”老三说:“我们初来乍到,连个东南西北也分不清,到哪里去找这滚柴坡芽”老二说:“俗话说,脚是江湖嘴是路,只要有心,哪有寻不着的选”
第二天,老大、老三继续上街卖碗,老二便去寻那滚柴坡。出得龙隐镇便是两条三四尺宽的石板大路,一条蜿蜒上三百梯、高店子西行,这即是重庆城有名的小川东路,直通成都省城;另一条溯嘉陵江到双碑、井口北行,这就是重庆城往秦陇的驿道,古称嘉陵道。老二出镇一打听,方知滚柴坡在往北几里地的青草坡。旁人得知他去滚柴坡会一白胡子老头,都劝他说:青草坡,死人多,到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