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是21世纪国家大数据建设战略的新兴专业、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
目建设点。本专业2019年开办,有重庆市名师、“巴渝学者”青年学者、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等10
余人,重庆市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重庆市虚拟教研室、重庆市课程思政名师团队等4个,重庆市一
流课程4门。建有曙光睿翼大数据创新应用中心、重庆市创新创业平台“移动互联众创空间”、校企共
建实训基地、研究生培养基地等。本专业针对大数据应用领域,培养“具备数据科学思维、数据处理能
力,具有工程实践能力、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与山东科技大学联合开展“卓越工程
师”培养,实施“1+2+1”合作办学模式。近4年学生在“大数据挑战赛”“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国
计算机设计大赛”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40余项。毕业生能够在企事业单位从事与数据科学和计算
机科学相关的研究、设计、开发、维护、管理、培训等工作,部分同学继续攻读硕士研究生。本专业属
于“计算机类”大类招生专业,第一年为专业基础知识学习阶段,第二年开始进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专业培养阶段。
二、培养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实现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总目标,本专业面向大西南地区、特别是重庆
地区大数据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针对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分析、设计、开发、应用、维护与管理岗位,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社会责任感、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科学素养,掌握扎实的数学、自然科
学与工程基础知识、数据科学基础理论知识,具备数据科学思维能力、大数据复杂工程问题的研究分析
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预
期毕业后5年左右,能够胜任复杂大数据应用系统的设计、开发、部署和维护任务,具备担任大数据行
业技术骨干或项目管理人才的知识、能力与素质。
(二)具体目标
目标1:具有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职业道德、心理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在工程实践活动中遵
守计算机科学和大数据领域相关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技术标准等。
目标2:能够熟练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理论知识对大数据领域中的复杂问题展开研究,
提出的解决方案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并考虑环境与可持续性发展等因素。
目标3:能够综合应用大数据的采集、存储、处理、建模分析与应用等技术,独立进行大数据应用
项目的分析、设计、部署、开发及维护等工作,胜任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技术骨干等岗位的职责。
目标4: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协作精神和国际视野,具有跨文化环境下的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
力,能够在多学科团队和跨文化工作环境中担任组织者或管理者角色。
目标5: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持续跟踪大数据领域的前沿知识、技术、理念和方
法的动态发展趋势,进行科技创新活动,适应行业竞争和社会发展。
-1207-
2023版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三、毕业要求
本专业基于“学生中心、产出导向和持续改进”的理念,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通用标准和计
算机类专业补充标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计算机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
聚焦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培养面向大数据产业发展,针对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相关领域应
用系统的规划、分析、设计、开发、部署及运维等岗位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学生在毕业时应达到以
下要求:
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大数据
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计算机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数学
建模、工程经验提炼等方法,在大数据应用的构思与设计阶段,识别、表达、分析大数据应用领域复杂
工程问题及其解决方法,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大数据应用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综合应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术基本原理和方法,设计、开发满足特定应用需求的系统方案,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
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多维度协同发展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的相应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大数据应用领域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