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022年高二年级五月质量检测生物学
一、单选题
1.下列不需要利用发酵工程的是()
A.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 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 D.工厂化生产青霉素
【答案】B
【解析】
【分析】发酵工程,是指采用现代工程技术手段,利用微生物的某些特定功能,为人类生产有用的产品,或直接把微生物应用于工业生产过程的一种新技术。
【详解】A、生产单细胞蛋白饲料是利用发酵工程生产微生物菌体本身的过程,A错误;
B、通过生物技术培育可移植的皮肤是利用了动物细胞工程中的动物细胞培养,B正确;
C、利用工程菌生产胰岛素利用了发酵工程,C错误;
D、利用工厂化生产青霉素利用了微生物的发酵,D错误。
故选B
2.筛选淀粉分解菌需使用以淀粉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接种培养后,得到如图所示的两个菌落,培养平板经稀碘液处理,出现了以菌落为中心的透明圈。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培养基中的淀粉也可为微生物提供氮源
B.两个菌落中的微生物为同一种微生物
C.两个菌落中的微生物均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
D.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说明微生物分解淀粉的能力越弱
【答案】C
【解析】
【分析】培养基的营养构成:①各种培养基的具体配方不同,但一般都含有水、碳源、氮源和无机盐;
②不同培养基还要满足不同微生物对pH、特殊营养物质以及氧气的要求。
题图分析:图示接种方法为稀释涂布平板法,分解淀粉的能力基本相同。
【详解】A、淀粉属于多糖,其组成元素是C、H、O,因此,培养基中的淀粉也可为微生物碳源,A错误;
B、能够水解淀粉的微生物不一定是同一种微生物,B错误;
C、据图分析可知,两个菌落均产生了透明圈,说明两种细菌均能将淀粉酶分泌至细胞外,C正确;
D、透明圈直径与菌落直径的比值越大,分解淀粉能力越强,该值的大小能反映了两种细菌分解淀粉能力的差异,D错误。
故选C。
【点睛】
3.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泡菜制作的方法,泡菜使用低浓度的盐水,再经乳酸菌发酵,制成一种带酸味的腌制品,只要乳酸含量达到一定的浓度,并使产品隔绝空气,就可以达到久贮的目的。下列关于家庭泡菜制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发酵前需要对所有器具、原料进行高压蒸汽灭菌
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盖上坛盖后需用水密封
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
D.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是泡菜有酸味且具有特殊的风味
【答案】A
【解析】
【分析】泡菜的制作及亚硝酸盐含量的测定的原理:
(1)泡菜的制作原理:泡菜的制作离不开乳酸菌,在无氧条件下,乳酸菌将葡萄糖分解成乳酸。
(2)测定亚硝酸盐含量的原理:在盐酸酸化条件下,亚硝酸盐与对氨基苯磺酸发生重氮化反应后,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盐结合形成玫瑰红色染料;将显色反应后的样品与已知浓度的标准液进行目测对比,可以大致估算出亚硝酸盐的含量。
【详解】A、泡菜制作的原料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进行灭菌处理,A错误;
B、腌制泡菜时,泡菜坛盖上坛盖后需用水密封,以创造无氧环境,B正确;
C、在泡菜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会先增加后减少再趋于稳定,C正确;
D、泡菜有酸味且具有特殊的风味(清香)是泡菜腌制成熟的标志,D正确。
故选A。
4.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乙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分别受a、b基因控制,在基本培养基(M)上不能生长,但可在添加相应氨基酸的培养基上生长。将上述两菌株的菌液混合一段时间后,从中筛选出4种菌株,4种菌株在不同培养基上的培养结果见表。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菌株
培养基
M
M+Met
M+Thr
M+Met+Thr
菌株Ⅰ
-
+
-
+
菌株Ⅱ
-
-
-
+
菌株Ⅲ
-
-
+
+
菌株Ⅳ
+
+
+
+
注:“+”表示能生长,“-”表示不能生长。
A.菌株甲可能缺少合成甲硫氨酸的酶
B.菌株Ⅰ和菌株Ⅲ分别为菌株甲和菌株乙
C.菌株Ⅳ可能来自菌株甲或菌株乙的基因突变但不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D.菌株Ⅱ和菌株Ⅳ的基因型可能分别为ab、AB
【答案】C
【解析】
【分析】分析表格可知:菌株Ⅰ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加入Met或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Ⅰ为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株Ⅱ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同时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Ⅱ为甲硫氨酸(Met)和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菌株Ⅲ在基本培养基上不能生长,只有在加入Thr或加入Met和Thr的基础培养基上可生长,菌株Ⅲ为苏氨酸(Thr)营养缺陷型;菌株Ⅳ在基本培养上能生长,说明菌株Ⅳ体内可以合成甲硫氨酸和苏氨酸。
【详解】A、菌株甲为大肠杆菌的甲硫氨酸(Met)营养缺陷型,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pdf
- 江苏省无锡市新吴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 高二下物理基础知识及考点突破.pdf
- 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地理试题(原卷版)(2).docx
- 长沙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2).docx
- 南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南雅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质量检测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 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docx
- 师大附中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 雅礼中学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5月月考化学试题(原卷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