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故事-布茹玛汗·毛勒朵:在边境刻下10万多块“中国石”.docxVIP

人物故事-布茹玛汗·毛勒朵:在边境刻下10万多块“中国石”.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布茹玛汗·毛勒朵:在边境刻下10万多块“中国石”

(布茹玛汗·毛勒朵)

这条难走的山路,这位老人走了58年,80000多公里的路程,相当于绕地球两圈,这一路,她都留下刻着“中国”两个字的石头,后来的守边战士,只要看到这些石头就不会迷路。

她叫布茹玛汗·毛勒朵,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她才24岁。解放军未到新疆前,她是农奴的孩子,一家人过着最底层的生活,衣不蔽体食不果腹。“是解放军吃着草根,解放了我们这里。”这是布茹玛汗·毛勒朵的原话,也是那一辈新疆人的集体记忆。

60年代,首批义务护边队伍组建时,她迫不及待报了名。当时虽然有边界线,但没有界碑,那时布茹玛汗就有了在石头上刻写“中国”两个字的习惯。

1986年7月的一天,布茹玛汗·毛勒朵发现界碑被移了位置,她在悬崖山谷间飞奔十余个小时向派出所报告情况,等到和官兵一起将界碑移回原位,她已经累的虚脱。她守护的冬古拉玛山口离家超过60公里,这条路上有悬崖,有乱石滩,有很多河沟她就这样走过去,走回来,脚经常被尖石头划出血口,冬季遭遇暴风雪更是有生命威胁,但她从不间断。她守护的山口,创造出了无一例人畜越境事件的守边业绩。

她视边防军为子女,1999年,浙江籍的一个小战士罗齐辉,暴风雪中双腿严重冻伤,她把小战士的双脚揣在自己怀里暖着,让儿子宰杀山羊接热血救治。经过1个多小时急救,战士的脚开始恢复知觉;2004年,7名战士因天气突变被困山腰,暴雨之夜,布茹玛汗和儿子背着干粮摸着石头一点点向前挪,挪了10个小时把救命的干粮送到战士手中,怀里拿出的馕早已泡成糊状,而老人嘴唇乌青,站都站不稳……。

除了放牧和巡边,布茹玛汗最常做的事,就是织毛衣、毛裤、毛袜子,那是她给来到这里的边防战士们准备的过冬衣物,她常说“孩子们离开家乡来到这里,我就是他们的亲人”。

现如今,帕米尔高原留下大大小小10多万块“中国石”,是界碑也是丰碑,诠释着一位老人极致的忠诚热爱、坚定执着!

文档评论(0)

爱学习的打工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助理工程师持证人

涉猎广,爱学习的打工人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11月23日上传了助理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