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热潮中的冷思考.docxVIP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热潮中的冷思考.docx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汽车企业跨国并购热潮中的冷思考

■《汽车蓝皮书——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报告2009》之九■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高级工程师姚群

通过国际化进程,可以使我们少走弯路,快速发展,但由于缺少人才和经验,国际化的风险也很大。因此,必须从现在开始稳步推进走向世界的进程:大胆应对,科学抉择,稳步推进,量力而行。

目前国际化进程中的主要障碍

联合国曾制订3个主要指标以衡量企业国际化程度:企业国外资产占企业总资产比重(FATA);企业国外总销售收入占企业总销售收入比重(FSTS);企业国外雇员占企业总雇员人数(FETE)。三个指标又组成一个公式:国际化程度指数=国外资产÷总资产+国外销售收入÷总销售收入+国外雇员人数÷总雇员人数÷3×100%。跨国公司此项指标为40%—50%,而我国汽车企业一般不足10%。从现阶段来看,我国汽车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面临着诸多障碍。

1.中国汽车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舞台主要在产业链低端。

2007年汽车零部件出口金额1亿元以上的企业,前8名都是汽车车轮、轮毂、玻璃等产品,产品技术含量还不高。

进一步的调查分析表明,汽车零部件出口发达国家以美国和日本为主,占汽车零部件出口总金额的31.8%;出口美国和日本的汽车零部件以OEM配套市场为主;出口汽车零部件总额有外资背景的企业占60.8%,内资企业占39.2%。

以上情况说明,与整车产品出口相比,中资企业汽车零部件出口数量、金额比例明显低得多,产品性价比不高,其实质是中资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掌握汽车零部件的关键技术少,品牌的附加值较低,企业核心竞争能力弱。

2.海外投资设厂与海外收购的经验不足。

对于大多数中国汽车企业而言,国际化是一门新课程,没有成熟的教科书

和范例可以仿效,特别是在海外投资设厂和海外经营方面,中国企业对当地的气候和地理特点、法律法规、技术壁垒、知识产权保护、产品认证审批、文化生活习惯、市场的品牌推广、客户关系管理、售后服务工作、产品设计与质量、出口秩序、远洋运输等,都还缺乏系统深入的了解和分析。

经验的缺乏也是国内企业实施海外收购屡屡陷入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如上汽收购韩国双龙之后并没有使双龙走出困境,反而在2008年第三季度出现了1000亿韩元的亏损。2009年1月,双龙汽车进入“企业回生程

序”。

3.贸易壁垒与技术壁垒加大国内企业开拓国际市场的难度。

2001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引起的反倾销事件不断增加,江玲、华晨、奇瑞等企业的整车产品在欧洲和俄罗斯发生的“碰撞门”事件,不仅表明国内企业在进军发达国家市场时必须跨越安全、节能和环保等技术门槛,还必须学会应对各种形式的贸易与投资保护主义。

中国是世界上遭遇反倾销最多的国家,中国汽车工业尤其是零部件产业,

进入21世纪以来遭遇了多国的、密集的反倾销调查。美国、加拿大、印度、巴西、埃及、土耳其、秘鲁等多个国家,对我国出口的汽车挡风玻璃、油箱、轮胎、刹车鼓和刹车盘、电瓶、轴承、动力转向系统等零配件,采取了多次、密集的反倾销调查或反倾销申诉,有的征收反倾销税,有的设定到岸最低限价,有的采取“特保措施”等。

如何破解现阶段国际化进程中的难题1.明确目标和战略。

目前企业走出去的动机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利润的诱惑;二是为化解不断扩大的产能;三是期待通过收购国外企业获得技术或品牌资源,迅速提高竞争力。

国内企业在“走出去”的初始阶段,必须先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为什么要走出去?想达到什么目的?有哪些条件走出去?走出去的过程中可能面临哪些风险?如何化解这些可能的风险?在此基础之上,企业还应该制定一个完善的国际化战略,要明确:国际化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不断提供满足出口国要求的产品的能力和管理能力;应具备相应的资金条件、人力资源、全球运

营能力、融资手段等;成熟的商业模式。2.提高企业综合实力和创新能力。

要在国际市场上站稳脚跟,归根结底还是要靠企业的综合实力,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就是有过硬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海外市场特别是发达国家市场对于汽车产品的质量、安全、节能和环保标准,满足国外消费者多样化的服务需求,而这些都是以强大的创新能力为支撑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创新能力为基础,中国汽车产品只能长期在产业链低端发展,仅靠低成本和廉价资源优势来获取国际市场份额,在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中处于被动地位。

3.发挥政府和中介组织的协调作用。

长期以来,中国企业在国外市场上经常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争取出口订单上竞相压价,在争取海外收购上竞相抬价。这与日韩企业形成鲜明对照,一个重要原因是日韩企业在国际化业务上形成了完善的协调机制,特别是政府和中介组织在企业之间形成了灵活和有效的沟通机制,引导本

文档评论(0)

152****143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