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ICS65.020.01CCSB30
3308
浙江省衢州市地方标准
DB3308/T160—2024
花菇设施化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Technicalregulationsforannualproductionofmushroomfacilities
2024-11-19发布2024-12-19实施
衢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I
DB3308/T160—2024
目次
前言 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生产条件 2
5生产技术 4
6病虫害防治 7
附录A(规范性)培养料配方 8
附录B(规范性)出菇大棚的搭建 9
II
DB3308/T160—2024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
起草。
请注意本标准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标准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本标准由衢州市农业农村局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香满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龙游县农业农村局、衢州学院、龙游县检验检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佑存、陈宏伟、舒霖、王俊杰、陈锦鹏、刘根松、谢亨飞、朱嘉熙、陈智瑀、吴磊。
本标准为首次发布。
1
DB3308/T160—2024
花菇设施化周年生产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花菇工厂化生产的术语与定义、生产条件、工艺流程、菌棒制备、发菌培养、出菇管理、采收、病虫害防治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花菇设施化周年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标准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标准;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标准。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T4456包装用聚乙烯吹塑薄膜
GB/T5483天然石膏
GB5749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T8321农药合理使用准则(所有部分)GB/T12728食用菌术语
GB19170香菇菌种
GB/T30768食品包装用纸与塑料复合膜、袋GB50073洁净厂房设计规范
NY/T528—2010食用菌菌种生产技术规程NY/T1935食用菌栽培基质质量安全要求
NY/T3415—2019香菇菌棒工厂化生产技术规范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
NY5099无公害食品食用菌栽培基质安全技术要求
3术语和定义
GB/T4456、GB/T5483、GB5749、GB/T12728和GB19170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料棒
将木屑、麸皮、糖、天然石膏等原料按基质配方比例混合,加水搅拌、装袋、灭菌、冷却后的棒装培养料袋。
3.2
菌棒
料棒接入菌种后的培养料袋。
3.3
定植期
2
DB3308/T160—2024
接入料棒的菌种萌发出菌丝长入培养料的阶段。
3.4
发菌期
料棒接种后萌发的菌丝在培养料中生长发育阶段。
3.5
发满培养期
料棒接种后至菌丝长满整个菌棒培养料表面的阶段。
3.6
发透培养期
菌丝长满菌棒表面后继续培养至菌丝长透培养料的阶段。
3.7
转色期
指菌丝发透的菌棒经刺孔通气,在一定的散射光照、温度、湿度、CO2浓度等条件下进行熟化培养,菌棒表层菌丝分泌色素,逐渐由白色转为棕褐色,形成一层棕褐色菌膜、表皮出现瘤状凸起的阶段。
3.8
催蕾期
指经转色培养或养菌的菌棒,在一定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等条件下促进菇蕾形成的阶段。
3.9
育菇期
指菇蕾形成后,在一定的温度、湿度、CO2浓度和光照等条件下促进子实体生长发育的阶段。
3.10
养菌期
出菇潮次间隔期菌棒进行养菌管理的阶段。
3.11
花菇
通过人工控制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等条件,培育出的菌盖表面产生天然裂纹的香菇。
3.12
设施化周年生产
采用设施栽培技术,温度、湿度、光照和通风可控,实现花菇周年栽培的生产方式。
4生产条件
4.1空气质量
应符合GB3095的规定。
4.2场地要求
环境应符合NY5010的要求。
4.3配套设施
应配备供电系统,设置配电室,内设变压器、配电控制室,应急供电系统,根据生产规模确定变压器容量。
4.4安全生产要求
3
DB3308/T160—20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