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发酵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验》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MicrobialfermentationtechnologyExperiment

学分:1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0学时,实践32学时

先修课程:微生物学

课程类别:专业拓展课程

授课对象:生物科学专业学生

教学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修读学期:第6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微生物发酵技术实验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基础微生物发酵领域的基本研究方法、手段,熟悉微生物发酵研究的常规技术,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具体生态问题的能力和素质。该课程的设计以实验设计为核心,注重方法、技术的运用,旨在让学生理解如何利用这些基本方法和技术开展综合性研究,并创造性地获取新知识。通过实验,不仅仅让学生理解理论与实际的关联性,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微生物发酵方面的实践技能和如何设计实验,处理实验数据,加深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理解,提高专业素养。

课程教学目标如下:

课程目标1

专业知识方面:专业知识方面,通过微生物发酵相关实验,以一个具体实际问题为例,如何设计、实施试验,最后怎样处理所采集的数据,得到的实验结果怎样进行分析和回答微生物发酵问题。

课程目标2

专业能力方面:通过微生物发酵实验的学习,掌握常规基本仪器的使用,了解常规实验一起的应用。通过实验加深对相应章节所学的理论课程的理解,能够自己设计和实施有一定难度的实验,并完成数据分析,尝试撰写综合实验研究报告。

课程目标3

综合能力方面:微生物发酵是一门实践应用性强的学科,通过具体操作使是学生掌握生物发酵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生物学技术应用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如表2-1所示。

表2-1课程教学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支撑强度

(H、M、L)

4.2生物医学:具有生物医学产业的疾病诊断相关试剂开发、产品研发和产品注册与管理的能力。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H

6.2学习能力: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具备自我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L

7.2生物伦理:理解现代生物技术对人类健康造成的潜在风险,以及引发的伦理问题。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M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本课程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0学时,实践32学时,课后自主学习不占学时。

表3-1实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基本要求、课程目标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

程目标

1

培养基的灭菌

学会常用仪器的使用与灭菌技术

4

综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2

乳酸菌的制备与应用

掌握家用与工业乳酸菌制备的区别

4

综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3

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培养

掌握环境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培养

4

综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4

菌种的染色与观察

对不同微生物菌种染色并观察

4

综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5

甜酒酿的发酵

掌握甜酒酒酿和发酵

4

综合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6

微生物工业化发酵

演示大型工业化发酵

4

演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7

微生物工业化发展的调查

鼓励学生调查了解微生物发酵的应用实例并讨论

8

讨论

演示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本课程在教学方式上主要采用教师课堂教学演示为主、学生自主实验的教学模式,以达到符合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教学目的。其中,课堂教学主要采用课堂讲授、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同时辅以学习实践实验。课后学习主要采用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指导为辅的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总评成绩由平时成绩和实验成绩两个方面组成,采用百分制计分制,具体计算方法如下:

总评成绩=平时成绩(100分制)×10%+实验成绩×90%。

表5-1课程考核评价标准

考核

依据

建议

分值

考核/评价细则

对应的

课程目标

平时

成绩

10%

出勤

5%

实验课的到课情况,迟到、早退和请假的情况。学期末该分值×5%核定分值计入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3

课堂表现

5%

学生的文明礼貌、上课仪态、参与程度、实验效果等。学期末该分值×5%核定分值计入总评成绩。

课程目标3

实验成绩

90%

每位同学写6个实验的报告,1个设计实验。前6个实验报告每个10分,后1个设计实验,每个30分。共90分。

课程目标1

课程目标2

课程目标3

表5-2平时成绩评分标准

考核类型

分值

比重

考核指标

考核内容说明

平时成绩

10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