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珠算的介绍 .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古代珠算的介绍

珠算是以算盘为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一种方法,被誉为中国的第

五大发明。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中国古代的珠算,希望能帮到你。

中国古代的珠算

我国古代数学以计算为主,取得了十分辉煌的成就。其中十进位

值制记数法、筹算和珠算在数学发展中所起的作用和显示出来的优越

性,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是值得称道的。

十进位值制记数法曾经被马克思(1818—1883)称为“最妙的发明

之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转变到封建制的时期,生产的迅速

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提出了大量比较复杂的数字计算问题。为了适

应这种需要,劳动人民创造了一种十分重要的计算方法——筹算。现

有的文献和文物证明筹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例如“算”和“筹”

二字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如《仪礼》、《孙子》、《老子》、

《法经》、《管子》、《荀子》等)中,甲骨文和钟鼎文中到现在仍没

有见到这两个字。一二三以外的筹算数字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的货币

(刀、布)上。《老子》提到:“善计者不用筹策”,可见这时筹算已经

比较普遍了。因此我们说筹算是完成于春秋战国时期。这并不否认在

春秋战国时期以前就有简单的算筹记数和简单的四则运算。

筹算是以算筹作工具,摆成纵式的和横式的两种数字,按照纵横

相间(“一纵十横,百立千僵”)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如六千七百零

八表示为,遇到零的时候用空位表示),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

方以及其他的代数计算。

筹算一出现,就严格遵循十进位值制记数法。九以上的数就进一

位,同一个数字放在百位就是几百,放在万位就是几万。

筹算在我国古代用了大约两千年,在生产和科学技术以至人民生

活中,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它的缺点也是十分明显的:首先,在

室外拿着一大把算筹进行计算就很不方便;其次,计算数字的位数越多,

所需要的面积越大,受环境和条件的限制;此外,当计算速度加快的时

候,很容易由于算筹摆弄不正而造成错误。随着社会的发展,计算技

术要求越来越高,筹算需要改革,这是势在必行的。这个改革从中唐

以后的商业实用算术开始,经宋元出现大量的计算歌诀,到元末明初

珠算的普遍应用,历时七百多年。《新唐书》和《宋史·艺文志》记载

了这个时期出现的大量著作。由于封建统治阶级对民间数学十分轻视,

以致这些著作的绝大部分已经失传。从遗留下来的著作中可以看出,

筹算的改革是从筹算的简化开始而不是从工具改革开始的,这个改革

最后导致珠算的出现。

珠算是由筹算演变而来的,这是十分清楚的。筹算数字中,上面

一根筹当五,下面一根筹当一,珠算盘中的上一珠也是当五,下一珠

也是当一;由于筹算在乘、除法中出现某位数字等于十或多于十的情形

(例如26532÷8,第一步就是“八二下加四”,就变成),所以珠算盘

采用上二珠下五珠的形式。其次,我们可以证明,从杨辉、朱世杰开

始到元末丁巨、何平子、贾亨止起除“起一”法外的全部现今通用的

珠算歌诀,是为筹算而设的。歌诀出现后,筹算原来存在的缺点就更

突出了,歌诀的快捷和摆弄算筹的迟缓存在矛盾。为了得心应手,劳

动人民便创造出更加先进的计算工具——珠算盘。

现存文献中最早提到珠算盘的是明初的《对相四言》。明代中期

公元十五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珠算盘的规格:“算盘式:

一尺二寸长,四寸二分大。框六分厚,九分大,……线上二子,一一寸

一分;线下五子,三寸一分。长短大小,看子而做。”把上二子和下五

子隔开的不是木制的横梁,而是一条线。比较详细地说明珠算用法的

现存著作有徐心鲁的《盘珠算法》(公元1573年)、柯尚_迁的《数学通

轨》(公元1578年)、朱载堉(1536—1611)的《算学新说》(公元1584

年)、程大位的《直指算法统宗》(公元1592年)等,以程大位的著作流

传最广。

值得指出的是,在元代中叶和元末的文学、戏剧作品中有提到珠

算的。例如元世祖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刘因在他的《静修先生文

集》中有一首关于算盘的五言绝诗;陶宗仪在他的《辍耕录》中把婢仆

贬作算盘珠,要拨才动;《元曲选》“庞居上误放来生债”提到“去那

算盘里拨了我的岁数”,等等。文学、戏剧中用算盘珠作比喻,说明

珠算盘已经比较流行,也说明它是比较时新的东西。因此可以认为,

珠算出现在元代中叶,元末明初已经普遍应用了。

有的外国学者认为我国的珠算出现在汉代,他们的根据是汉徐岳

著、北周甄蛮注的《数术记

文档评论(0)

186****13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