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

《诗歌教学研究》课程教学大纲.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教学研究》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PoetryTeachingResearch

学分:1

学时:总学时24学时,其中理论8学时,实践16课时

先修课程: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

课程类别:选修课程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本科生

教学单位:人文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本课程是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学生的教学技能模块选修课程,指向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诗歌教学,与其它专业课程联系紧密,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对学生从事中学语文教学实践活动有很大的指导意义。

本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诗歌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理论及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原理,深入分析教材中选编的诗歌作品,多层次解读经典诗歌作品,合理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环节和教学方法,完成教学设计,并能落实到教学实践中,提升教学能力和教研能力,为他们将来从事教学科研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通过课程学习,熟悉中学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诗歌篇目,能够准确区分各类常见诗歌体裁,清晰阐释诗歌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理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原理,以及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知识、原理与方法。

课程目标2能够运用诗歌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理论赏析诗歌作品,多角度把握语文教材中出现的诗歌作品,恰当组织观点进行口头或书面的表达;能够结合语文教学设计相关理论,展开独立的诗歌教学设计,并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实践、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

课程目标3延续中国诗教传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形成正确的文艺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想。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3-3.审美鉴赏:具备较强的文本阅读及审美鉴赏能力,能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具备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2

0.1

课程目标3

0.2

指标点4-1.掌握理论:系统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和语文教育基本理论,掌握现代教育理念,能够树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念,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

课程目标1

0.3

指标点4-2.具备技能:掌握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了解语文学科的认知特点,能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学情和文本进行完整的教学设计、实施和评价;掌握统编中小学语文教材体系及编写特点,在语文听、说、读、写四大领域具有较好的示范能力,具备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以及语文学习习惯的能力;具备应用网络资源、信息技术优化和辅助语文教育的初步能力,能以多种模式开展教育教学。

课程目标2

0.2

指标点4-3.学会教研:初步具备捕捉语文教学重点、难点和热点的能力,并基于此开展教学研究和教学评价,通过教学研究、评价来不断提升教学能力。

课程目标2

0.2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课程导论

课程说明

包括教学安排、教学目标和成绩考核

2.初中诗歌教学现状

3.部编版语文教材中诗歌篇目收录的情况

4.诗歌鉴赏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5.诗歌鉴赏和教学的基本方法

3

课内讲授,课外自学,课堂及课外实践训练

课程目标1、3

2

诵读教学设计

区别朗读、朗诵、吟诵与诵读;诵读教学法及其意义;诗歌与诵读的关系;诗歌的诵读教学;诵读技巧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课程目标1、2、3

3

意象教学设计

诗歌的形象思维;意象内涵;意象与意境;诗歌意象意境教学。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4

专题教学设计

专题教学设计的要点;以写景抒情诗为例,归纳诗歌中情与景的关系,进行教学设计。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5

张力教学设计

诗歌的张力;古诗词中的张力与诗歌教学;现代诗中的张力与诗歌教学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6

比较阅读式教学设计

诗歌文本的确定;比较角度的选择;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7

合作探究式教学设计

合作探究法介绍;合作探究式教学应用的要求。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8

活动体验式教学设计

新课标要求与活动体验教学法;活动体验式式教学应用的要求。

课例分析

试讲练习

3

合计

24

四、课程教学方法

课堂教学与实践训练相结合,包括课内讲授,课外自学,小组合作,课堂研讨,实践训练等形式展开教学。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取课堂研讨、语文教学设计训练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本课程将以小组为单位,课内组织课堂研讨,结合诗歌基础知识、诗歌鉴赏理论、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等进行课例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课内外语文教学设计训练、试讲训练;期末考试考核语

文档评论(0)

CUP200801312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北京教育部直属高校教师,具有十余年工作经验,长期从事教学、科研相关工作,熟悉高校教育教学规律,注重成果积累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