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15 古诗文鉴赏(同步练习)(原卷版)-【中职专用】高三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备考指南(湖南适用).docx

专题15 古诗文鉴赏(同步练习)(原卷版)-【中职专用】高三语文(对口升学)一轮复习备考指南(湖南适用).docx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15古诗文阅读之古诗文鉴赏考点同步练习

阅读苏轼《东栏梨花》,请完成下面小题。

东栏梨花

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

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

人生看得几清明。

1.下列关于苏轼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八大家”之一 B.“豪放派”代表词人

C.晚唐著名的文学家 D.与父、弟合称“三苏

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句用深青的柳色以映衬梨花的洁白,色彩鲜明。

B.次句将纷飞柳絮与满城梨花两相对比,突出主旨。

C.三句以白雪摹状梨花,比喻巧妙,自然铺垫下文。

D.末句用议论方式收束点睛,由物及人,寄意隽永。

阅读下面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①醉,狂歌五柳前。

注:①接舆,春秋楚隐士,装狂遁世。

3.下列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首联写山中秋景。时值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每天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B.颔联是诗人生活的真实写照。柴门,表现隐居生活和田园风味;倚杖,表现年事已高和意态安闲。柴门之外,倚杖临风,听晚树鸣蝉,安逸闲适。

C.颈联写原野暮色。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独见匠心。

D.尾联引用陶渊明和楚狂接舆的典故,并将自己比作他们两人,生动刻画了诗人狂放的隐者形象,表达与朋友在辋川闲居之乐。

4.下列对诗歌手法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中“转”“日”两字用得巧妙。“转”写出山体颜色渐变的动态,“日”写出太阳照在流动的溪水上泛出粼粼波光的动态。寥寥十字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B.“墟里上孤烟”中的“上”字,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渡头余落日”,剪取落日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为读者留下广阔空间。

C.首联和颈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描绘辋川附近的深秋暮色。

D.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隐士形象。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开篇用十分凝练的语言,描写了富有特征的六种景物,使形态、声音、色彩一一得到了体现。

B.颔联采用了拟人、衬托的手法,借“落木”“长江”喟叹生命短暂,而时间无穷。

C.颈联中的“万里”“百年”与颔联中的“无边”“不尽”相互呼应。

D.结尾的两句分承“作客”和“多病”。诗人一生颠沛流离,坎坎坷坷。这里既有国家的艰难,又有个人的苦难,意蕴丰厚。

6.下面对这首诗的评价,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两联勾画出一幅秋江萧瑟的动人图景。首联中的“猿啸哀”和“鸟飞回”,画面惨淡,气氛悲凉,以映照诗人心中的凄凉。

B.领联中的“无边”“不尽”使诗的境界显得广阔深远,气象万千,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激荡不已:韶光易逝,长年漂泊,人生无常。

C.颈联将以上两联景物描写中所蕴含的感情明朗化,其中“万里”与上联的“无边”对应“百年”与上联的“不尽”对应,从时、空两个方面把诗人的忧思表现得既深,且广。

D.诗人由异乡漂泊写到多病残生,又从白发、志不得伸,归结到时世艰难,抒发了诗人自己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邓漕移帅扬州

周必大

闻道维扬地望雄,风流人物似江东。

六龙①前日临淮海,五马②由来说醉翁。

璧月几桥留夜色,珠帘十里待春风。

遥知九月平山会,笑插茱萸满鬓红。

[注]①六龙:原指周穆王驾驭的骏马,此喻指隋炀帝车驾。②五马:汉代太守出行时乘坐五马之车,因此以“五马”为太守的代称。

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此诗虽系送别之作,但一洗缠绵悱恻之情,送别对象是即将到扬州赴任的邓漕。

B.这首诗和《望海潮》都以城市为表现对象,皆以优越的位置和风流人物开篇。

C.中间两联巧用事典和化用诗句,写出了扬州人杰地灵,风景秀丽,令人向往。

D.尾联与《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有异曲同工之妙,皆从对面落笔,委婉含蓄。

8.扬州常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下列诗句与扬州无关的一项是(???)

A.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B.三过平山堂下,半生弹指声中。

C.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

D.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