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行业从“三阶段”缺口视角看银行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风险分类新规迎过渡期末年,上市银行“三阶段”缺口压力如何?.docxVIP

银行行业从“三阶段”缺口视角看银行资产质量和拨备水平:风险分类新规迎过渡期末年,上市银行“三阶段”缺口压力如何?.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图表目录

图1:截至24H1上市银行营业成本结构 4

图2:国内拨备计提制度变迁 5

图3:预期损失法下的信用损失计提规则 6

图4:截至2024年9月末商业银行贷款占总资产比重 6

图5:五级分类与三阶段的映射关系 7

图6:截至24H1上市银行阶段三资产vs.不良 8

图7:截至24H1上市银行拨备水平(%) 9

近年来国内银行业加速进入到低息差的经营环境中,且在央行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下,中短期看,银行低息差仍将延续,营收增速或也低位运行。因此,成本管控(特别是与资产质量直接挂钩的信用成本,主要体现在资产减值损失科目)尤为重要,截至24H1,当期计提的资产减值贡献了超43%的上市银行营业成本,对银行利润增速和ROE的稳定性产生重要影响。

图1:截至24H1上市银行营业成本结构

资产减值损失 管理费用 税金及附加 其他

100%

90%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2013201420152016201720182019202020212022202324H1

数据来源:wind,

2017年以来,国内银行业先后经历了信用风险减值计提方式(以下简称“拨备计提”)以及资产

风险分类的重大监管政策变化,特别是2023年7月1日开始执行的《商业银行金融资产风险分类办法》即将迎来最后一年过渡期(2025年年年底)。因此本报告立足监管视角,跟踪上市银行在政策过渡期的执行情况,重点关注不良认定严格程度和拨备“补提”压力,进而前瞻银行利润

稳定增长能力的分化。

一、制度变迁回顾

1、拨备计提:从“五级分类法”到“预期损失法”

回溯来看,国内银行拨备计提方式主要经历了三次变迁:

1)1998-2001年:统一比例法。1988年财政部发布《关于国家专业银行建立贷款呆账准备金的暂行规定》,是我国第一部关于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规定,明确了呆账准备金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且不同行业的贷款计提比例有所不同。1992年,修订规定中取消了贷款类别,并明确呆帐准备金的计提比例1992年为5‰,从1993年起每年增加1‰。

2)2002-2017年:五级分类法。1999年,央行印发了《贷款风险分类指导原则(试行)》,推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并于2002年开始全面实施。这也带动了拨备计提方式的重大变革,

2002央行印发《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明确贷款损失准备包括一般准备、专项准备和特种准备,其中专项准备即根据五级分类情况进行计提,具体来看,关注类2%,次级类25%,可疑类50%,损失类100%。

期间,2011年银监会根据第三版巴塞尔协议,提出建立贷款拨备率和拨备覆盖率监管标准,这一标准沿用至今: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原则上按两者熟高作为拨备监管要求。上述要求在同年7月发布的《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管理办法》中再度得以明确。

3)2018年以来:预期损失法。2008年金融危机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进行了重大更新,追随国际标准,2017年我国财政部发文《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即国内I9,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商业银行应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针对FVOCI和AC),对于不同银行给予了1-3年过渡期。2022年,原银保监会发布《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了商业银行预期信用损失法实施的内控机制和管理流程,并对资产阶段划分,执行时间为2023年1月1日。

图2:国内拨备计提制度变迁

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单一比例计提,且不同行业的贷款计

按各类贷款年初余额的单一比例计提,且不同行业的贷款计

1988年 提比例有所不同

明确呆帐准备金的计提比例为5‰,从1993年起每年增加

1992年 1‰

2002年

全面实施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贷款损失准备中的专项准备根据五级分

类计提(关注类2%,次级类25%,可疑类50%,损失类100%)

2011年

贷款拨备率不低于2.5%,拨备覆盖率不低于150%

使用预期信用损失法计提贷款损失准备(针对FVOCI和AC,

2017年 给予不同银行1-3年过渡期

2022年

对资产的阶段划分(即“三分类”)提出了更高要求

数据来源:财政部,金管局,梳理

从五级分类法到预期损失法,是拨备计提方式的重大飞跃。这意味着拨备计提的独立性显著提升,不再依赖资产五级分类,且资产三阶段划分与五级分类逐渐走向“互判”。具体来看,预期损失法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53560014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01010423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