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基础写作1》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BasicWriting(1)
学分:2
学时:总学时32学时,其中理论32学时
先修课程:无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
授课对象: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生
教学单位:人文学院
修读学期:第1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联系紧密,专业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极强。主要任务是写作知识理论的教学与写作基本技能的训练。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能够清晰区分各类常见文体,清晰概述、解释写作的基础理论、常见文体知识及文学鉴赏理论。
课程目标2具备扎实的中国语言文学听说读写能力,能够运用写作的基础理论、文学鉴赏理论赏析中外文学经典,能够运用常见文体知识,结合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多渠道收集资料,进行新闻文体写作、散文写作,能够撰写内容充实、立意明确、条理清楚、语言通顺、文风端正的文章。
课程目标3提升人文修养,形成自觉运用汉语写作的意识,形成正确的文艺观、多角度思考的审美意识和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热爱中国文化,弘扬中华文明。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3-1.具有较好的人文社科学素养和艺术修养,熟悉中国文化和当代中国国情,具有较强的国际化视野和多元文化意识。
课程目标1
0.2
指标点3-2.掌握系统的汉语知识、文学知识,对古今汉语、中外文学、文化审美有较全面的了解,能够分析语言中的一般问题,具备汉语应用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文学感悟能力。
课程目标1
0.1
课程目标2
0.1
指标点6-3.具有较强的写作能力和公共表达能力,能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塑造中国形象,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目标2
0.1
课程目标3
0.2
指标点7-2.具备一定的沟通协调、调查研究、信息管理、会议组织、方案策划、办公事务综合处理等职业能力。
课程目标2
0.1
指标点8-2.养成不同角度进行反思的习惯,具有自主学习、更新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并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有一定规划。
课程目标3
0.1
指标点8-3.掌握文献查询和检索、获取信息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能够分析和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
课程目标3
0.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及重、难点(含德育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课程导论
1、课程说明
2、教材简介
3、课程要求
4、成绩考核
5、师生交流平台
2
课内讲授,课外自学,课堂及课外写作训练,作业讲评
课程目标1、3
2
绪论之何为写作
1、写作的概念
2、写作规律
3、写作的特性
2
3
绪论之写作为何
探究写作的意义:
1、记录世界,沟通思想
2、信息交互,时代所趋
3、舒展生命,追寻意义
4、促进思维,创建秩序
2
4
写作小组
成立写作小组,商定组长、组名
交流释名
“我与我的组”写作训练
2
课程目标1、2、3
5
写作基础理论:写作与语言文字
语言/文字影响思维
语言文字资源
方言与写作
方言中的文化资源
方言与文学创作
总结:方言与创作
4
6
写作基础理论:写作与表达
储材与选材
确立中心与提炼主题
厘清思路与安排结构
表达技巧的选用
语言素养与语言表达
修改与润饰
6
7
常用文体写作:新闻文体写作
消息文体概述
常见新闻文体
通讯写作训练
4
8
常用文体写作:散文写作
散文概念的演变
散文的艺术特征
散文的构思、意境、笔法、语言
散文写作训练
4
9
常用文体写作:非虚构写作
1、“非虚构”的兴盛、发展
2、“非虚构”写作的内涵
4、“非虚构”写作的特点
5、“非虚构”的本质
6、“非虚构”写作训练
6
合计
32
四、课程教学方法
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学习通平台混合教学,包括课内讲授,课外自学,课堂及课外写作训练,作业讲评等形式展开教学。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本课程采取课堂内外写作训练、期末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形式。
本学期课堂内外将布置思考题与写作训练(如我与我的组、通讯写作、非虚构写作等),期末考试以闭卷考试形式展开。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要求
课程考核注重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考核内容主要由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组成,均按百分制计分,其中平时成绩占50%,期末考核占50%。
2.课程目标达成考核与评价
序号
教学环节
课程目标1
(分值)
课程目标2
(分值)
课程目标3
(分值)
合计
1
课堂表现
10
10
20
2
平时作业
10
20
30
3
期末考核
20
20
10
50
课程目标对应分值
30
50
20
100
(二)考核与评价标准
1.课堂表现考核与评价标准
分值
观测点
9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