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意”与“思辨”双重驱动下的高考历史复习 论文.docx

“立意”与“思辨”双重驱动下的高考历史复习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立意”与“思辨”双重驱动下的高考历史复习

摘要:《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以下简称“新课标”)频以“分析”、“辨析”等词对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进行论述。高三学生已掌握基本知识点,但思辨能力尚有不足。相比新授课,高三历史复习课更应该重视学生能力的提升,而非基础知识传授。确定教学立意,并借此引发思辨,为可供一试的策略。

关键词:立意,思辨,楚制,秦制,汉制

引言:历史课堂不仅是教材知识传授的平台,更应当是思维碰撞的载体。高三复习中,我们要重视立意与思辨的双重驱动作用。以人教版必修1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的建立》为例,本课围绕中央集权制度展开,时间主要集中于秦,有利于课堂教学;但受限于教材编排,秦之前的春秋战国及之后的汉初政治常为教学盲点,从而致使学生时空观断裂。基于教材知识特征,本课应当在三方面进行思考。其一,确定立意,以统领本课推进。考察既有学术研究,笔者拟以卜宪群“秦制、楚制与汉制的嬗变”这一观点作为本课立意,将战国至汉初政治制度相连接,借此引导学生对秦汉之间政治制度演变进行思辨。

其二,根据立意重构教材。为配合立意,笔者将本课范围扩大,将战国后期至楚汉相争皆纳入本课范畴。其三,设置思辨主题,以问题链的形式层层推进,培养学生思辨能力。以下略谈具体实践。

一、问题缘起:楚制之败

导入:给出破釜沉舟、四面楚歌、霸王别姬等成语及我省和县霸王祠图片,请学生分析以上信息与哪一历史人物有关。学生回答之后,简要介绍项羽,随后提出问题:项羽为何不敌刘邦?

设计意图:项羽是学生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将其作为本课导入线索较易引发共鸣。加上统编初中历史教材的陈述,学生对刘项成败缘由的思考仍停留在感性层面。此设计可激发学生兴趣及探究欲望,亦有助于打破传统思维定势。

项氏为楚国贵族,“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而楚国,则为战国七雄之一。苏秦即曾称“楚,天下之强国也。......地方五千余里,带甲百万,车千乘,骑万匹,粟支十年。”那么,项氏领楚军与秦交战时,结果如何?多媒体展示史料如下,并展开课堂讨论:秦楚胜败原因何在?

表1秦楚交战简表(史料来源:《史记》卷40《楚世家》)

楚怀王二十九年,秦复攻楚,大破楚,楚军死者二万,杀我将军景缺。怀王恐,乃使太子为质于齐以求平。三十年,秦复伐楚,取八城。

顷襄王元年……(秦)发兵出武关攻楚,大败楚军,斩首五万,取析十五城而去。十九年,秦伐楚,楚军败,割上庸、汉北地予秦。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秦复拔我巫、黔中郡。

考列王考烈王元年,纳州于秦以平。是时楚益弱。

负刍王负刍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余城。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于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从课堂讨论情况看,学生对此问题的认识仍多停留于表面,即从政治腐败、统治者素质等方面进行思考。基于此,在学生讨论后,提供以下史料:(楚国)地非不大也,民非不众也,甲兵财用非不多也;战不胜,守不固,此无法之所生也。

——《商君书·弱民》

然而,对于“无法”这一解释,学生并不完全理解,因为据选修教材,楚国于战国时曾进行过规模较大的吴起变法。为详述楚国变法,多媒体展示以下一组史料:

表2吴起变法(史料来源:《史记》《韩非子·和氏》)

变法内容出处

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疏远者,以抚养战斗《史记》卷65《孙子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从横者。吴起列传》

大臣太重,封君太众,若此则上逼主而下虐民,此贫《韩非子·和氏》

国弱兵之道也。不如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绝灭百吏之禄秩,损不急之枝官,以奉选练之士。

卑减大臣之威重。罢无能,废无用。损不急之枝官,《史记》卷79《范睢塞私门之请,一楚国之俗。蔡泽列传》

据此组材料,学生可以初步得出认识,即吴起变法并未彻底废除周代旧制,且其变法多集中于政治制度上,并未涉及经济、社会等方面。教师可据学/生认识进一步总结:这种保留浓厚旧制度色彩的体制,可以称之为“楚制”,不彻底、不全面是其显著特征。“项氏世世为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正是这种浓厚旧制下贵族垄断政权的直接表现。

设计意图:楚国在与秦国交战时屡战屡败,几无一胜。这一结果与学生既有认识产生剧烈反差,推动了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其中缘由的欲望。而通过前后几组史料的推送,将学生对该问题的认识逐渐深化,即从制度层面思考并辨析楚国之败。

此处,再提供睡虎地秦墓发掘状况及出土的简牍图片数据,加深学生对秦楚二国制度的思考、辨析,并借此过渡到对秦制的分析。那么,秦制之下的秦国社会有哪些特点?多媒体展示以下一组史料:

故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动作者归之于功,为勇者尽之于军。

——《韩非子·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