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初三科学总复习生物部分
第八讲人的器官及系统(一)
鼻和嗅觉
1.鼻子闻到气味的过程
如上图所示,鼻腔最上端的嗅粘膜中有嗅感受器。嗅觉是由气体物质刺激嗅觉感受器引
起的感觉。
当气体物质进入鼻腔时,嗅觉神经末梢受气味刺激,通过嗅觉神经将此信息传到大脑,
经过大脑分析就感觉到气体的味道了。
世界上动物的嗅觉一般可分为三类:无嗅觉类、钝嗅觉类和敏嗅觉类。有些水栖的哺乳
动物,如鲸、海豚等没有嗅觉,属于无嗅觉类;鸟类一般嗅觉不发达,属于钝嗅觉类;猪、
羊、马、狗、猫等哺乳动物都有高度发达的嗅觉,属于敏嗅觉类动物。
2.嗅觉的特点:
a小孩的嗅觉一般比成人的灵敏,但嗅觉会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减弱。
b对同一种气味,长时间刺激时,由于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会感觉不出来。
c不同动物的嗅觉灵敏度差异较大。
d嗅觉适应快,数秒至数分钟即可产生。
e人们在同一时间只能闻到一种气味,如两种气体混合,混合感觉一般是两种气味之和。
舌和味觉
舌上有味觉感受器,能感觉到各种食物的刺激。如下图所示,舌的表面布满许多的小凸点,
内藏味蕾,它里面有许多味觉的细胞,成年人大约有1万个味蕾,舌头中间没有味蕾的分布。
味觉是溶于水中的有味物质刺激舌头上的味蕾而产生的感觉。
1.味觉的形成过程
食物进入口腔内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唾液中,味觉细胞接受刺激,通过神经
将信息传到大脑,大脑分析后就感觉到食物的味道了。
2.味觉的特点:
a舌的不同部位对甜、酸、苦、咸的敏感性是不同的。
如下图所示:
甜的敏感区在舌尖;酸的敏感区在舌的两侧后半部分;苦的敏感区在舌根部;咸的敏感
区在舌尖和舌尖两则的前半部分。
b在中枢神经内,把感觉综合起来,特别是有嗅觉参与就能产生多种多样的复合感觉,如
麻、辣、涩等味觉是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c味觉与嗅觉有密切的关系,并随人的身体健康状况而变化。如:人在感冒时,味觉、嗅
觉的敏感度都会减弱。
人类除了皮肤感觉、味觉、嗅觉外,还常常用眼观察物体,即有视觉;用耳听声音,即有
听觉。综合所述,人们通常用以下感官和感觉器辨别物质的性质。
粗糙程度、形状及种类――眼观察,用手触摸(视觉和触觉)
气味――用鼻子闻(嗅觉)
甜、咸、苦、酸――品尝(味觉)
颜色――用眼看(视觉)
冷、热、疼痛――皮肤感觉
耳和听觉
1.人耳的构造:
2.人耳感知声音的过程:外界传来的声音引起鼓膜的振动,带动听小骨及其他组织也跟着振
动,这种振动又传给耳蜗中的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我们便听到了声音。
声音传入大脑的顺序是: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觉神经→大脑。
人耳听到声音的条件:有声音产生、声音达到一定的响度、有介质传播、人的听觉器官健全。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的传声方式叫骨传导。
注意:正常的人听到别人的声音是通过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来传递的,听到自己的声音则
主要是通过头骨来传递的。听自己说话的录音与直接听自己说话的声音有所不同正是这个原
因。
4.双耳效应(立体声原理):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加上人的头部对声音有掩蔽
作用,就会造成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不同,从而能辨别声源位置的
现象,就是双耳效应。
眼睛和视觉
眼睛各部分的功能:
瞳孔:在光亮的环境中,能减小进入眼睛的光线的量。
虹膜:改变瞳孔的大小,可以控制进入眼睛光线的量。
睫状肌:通过睫状肌的收缩与舒张,改变晶状体的曲度,从而改变整个折光系统的焦距。
折光系统:在以上各结构中,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是光线进入眼球后,在视网膜
上成像的通路。
以上4个结构被称为眼球的折光系统。
视觉产生的过程:
人的眼睛像神奇的照相机,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凸透镜】,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
的胶片.来自物体的光线经晶状体成像于视网膜上,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
觉
视觉形成的三个条件:眼球的完好、视神经没断.大脑正常
皮肤的结构
22
皮肤覆盖在人体最外面,是人体最大的器官,成人皮肤的面积为1.5m-2m左右,占人
体重量的15%。身体各部位皮肤厚度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