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新教材).pptx

  1. 1、本文档共155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

(新教材)

全册教学课件

《春》是人教版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

一篇课文,是写景抒情散文中的精品。作者以清新优美的

语言描写了大地回春的动人景象,引领人们感受春天所带

来的蓬勃生机与无限希望,表达对春天、对生活的热爱。

课文语言生动地抓住了春天景物的特点,句式富于变化,韵

律感强。学习此课,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春天的

美好,学会抓住景物的特征写景,品味准确生动的语言,学

习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停连,想象课文中描绘的春之景。

2.揣摩关键语句,品味优美语言,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

3.深入学习比喻等修辞手法,体会作者的感情。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把握重音和停连。

2.引导学生品读文中运用了比喻等修辞手法的

句子,学习课文写景的方法。

导入新课

一提到春天,我们眼前就仿佛展现了阳

光明媚、春意盎然、绿满天下的美丽图景。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用笔描绘春天、歌颂春

天。那么朱自清又是怎样描绘春天的呢?今

天,让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一起去寻找春天

的美。

预习任务字音字形

蓑(suō)笠(lì)朗润(rùn)嗡(wēnɡ)嗡酝酿

(yùnniànɡ)窠(kē)巢喉咙(hóulónɡ)宛

(wǎn)转应和(hè)嘹(liáo)亮烘(hōnɡ)

托风筝(fēngzhenɡ)筋(jīn)骨健(jiàn)壮

抖擞(dǒusǒu)嫩(nèn)嫩的

预习任务明确词义

明亮滋润:朗润

本义是造酒的发酵过程,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里,像发酵似的,

越来越浓:酝酿

鸟兽昆虫的窝:窠巢

有意显示、炫耀(自己的本领):卖弄

形容声音抑扬动听:宛转

(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应和

(声音)清晰响亮:嘹亮

预习任务明确词义

昏黄,不明亮:黄晕

陪衬,使明显突出:烘托

寂静,没有声音。文中指静静地不发出声音:静默

振作:抖擞

文中指婴儿出生:落地

形容高兴的样子:欣欣然

本义是时间赶得上,文中指众多果树争先恐后地开花:赶趟儿

预习任务明确词义

呼唤朋友,招引同伴:呼朋引伴

形容女子打扮得十分艳丽。文中比喻姿态优美:花枝招展

文学常识作者链接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

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他的散文以

语言洗练、文笔秀丽著称。散文代表作有《春》

《荷塘月色》《绿》等。著有诗集《雪朝》,诗文集

《踪迹》等。

文章体裁

写景散文是以描绘景物为主的散文。这类文章多是

在描绘景物的同时抒发感情,或借景抒情,或寓情于

景,抓住景物的特征,按照空间或时间等变换顺序,

运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把观察到的景物的变化作为

全文的脉络。生动的景物描绘,不仅可以交代背景、

渲染气氛,而且可以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更好地表

现主题。

写作背景

此文选自《朱自清全集》第四卷(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

版)。略有改动。此文写于1928年至1937年之间。当时,朱

自清在清华大学边任教,边研究学问。工作的顺利、家庭

生活的和谐等,使他的心境较为平淡恬静,满目的春光把他

带入江南的美好情境,因此,他写下了《春》。作者写此文

时,已经没有初期创作诗文时的那种淡淡的哀怨的情调,而

是鲜明地表现出新鲜的格调和欢快的情绪。

学习任务一

1.教师播放朗读音频,让学生注意重音与停连。

2.重音朗读指导。

(1)什么是重音?

朗读时,为传情达意的需要,对语句中的某些词或短语通过重

读的形式加以强调。重音关乎语气、语调。

(2)哪些词需要读重音?

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一般用着重号“•”标示在词语下面。

学习任务一

示例: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提示:同一句话,朗读时的重音不同,所表达的意思往往也不

同。

示例:“我去过上海”,强调去过上海的人。

·

“我去过上海”,强调到达过上海的行为。

··

“我去过上海”,强调去过的地方。

·

学习任务一

朗读练习:以课文第5段为例进行分析。

“吹面不寒杨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6****263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