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绍兴地域文学与家国情怀》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英文名称:RegionalLiteratureandFamilyandCountryFeelings
学分:1
学时:总学时16学时,其中理论16学时
先修课程:
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
授课对象:汉语言文学专业(师范方向)
教学单位:人文学院
修读学期:第5学期
一、课程描述和目标
本课程精心选取绍兴历史上最有影响力的陆游、王阳明、徐渭、鲁迅等杰出文学家为对象,聚焦其生平思想、文学创作与绍兴地域文化的联系,探讨越地名人的人文精神和家国情怀。通过课堂讲授和师生研讨,让学生近距离深度感受越地人文精神,增强对优秀地域文化,家国同构意识的认同。并培养学生深厚的教育情怀、坚定的教师职业理想、高尚的师德修养,强烈的教师职业认同感和服务基层的教育情怀。
本课程拟达到的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
精读名士之乡文学名篇名作,掌握作家的生平与基本思想。增进对地域文学文化的了解。
课程目标2:能力目标
初步掌握赏析中国经典文学作品的角度与方法,具备基本的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3:素质目标
增进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家国同构的认同,培养学生深厚的家国情怀、师德修养与教育情怀。
二、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的支撑关系
本课程支撑汉语言文学(师范)专业以下6个毕业要求指标点,对毕业要求3-1、3-3、3-4系强支撑H,对毕业要求2-2、6-2、8-1系中支撑M。对应关系及权重如图所示: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权重
指标点2-2.追求卓越: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文学感悟能力、文献典籍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教育情怀深厚、专业基础扎实、勇于创新教学、善于综合育人和具有终身学习发展能力。
课程目标2
0.2
课程目标3
0.3
指标点3-1.语言运用: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具备较强的口语交际和书面表达能力、能正确处理和分析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文学等语言文学材料,具备联系社会实践对语言文字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能力。
课程目标1
0.5
课程目标2
0.2
指标点3-3.审美鉴赏:具备较强的文本阅读及审美鉴赏能力,能解读和分析文学作品,具有正确的文艺观、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与鉴赏品味,具备对文学现象进行分析、探究及评价的初步能力。具有一定的文学写作能力。
课程目标1
0.3
课程目标2
0.2
指标点3-4.文化传承: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理解和借鉴不同民族不同地区文化,开阔视野,增强文化自信,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文化。具有熟练的地域文化和语言调查研究能力,获得深刻的地域文化沉浸与体验。
课程目标2
0.2
课程目标3
0.3
指标点6-2.学科育人:将语文知识学习、能力发展与品德养成相结合,把育人有机融入到各项语文活动,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发挥语文学科在文化、审美及综合育人方面的优势,通过开展语文综合性实践课,挖掘民族文化、地域文化的育人价值,培养学生家国情怀。
课程目标1
0.2
课程目标3
0.2
指标点8-1.目标明确:能够在研讨式、互助式、探究式的专业课堂学习中,理解学习共同体对于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价值和意义,有责任、有担当、有见识,对未来发展有规划。
课程目标2
0.2
课程目标3
0.2
(注:将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到对应课程目标中,表中的数字表示权重,每一项课程目标的权重Σ=1。)
三、教学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序号
教学内容
基本要求
学时
教学
方式
对应课程目标
1
导论:鉴湖越台名士乡
了解名士之乡文学概况
1
讲授、讨论
1、2
2
陆游专题
了解陆游生平思想、文学创作与绍兴地域的联系,通过阅读鉴赏、游学实践,培育家国情怀,提升人文素养。
3
讲授、讨论
1、2、3
王阳明专题
了解王阳明“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人生历程,思想发展和心学体系,通过阅读鉴赏、对话交流、游学实践,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4
讲授、讨论
1、2、3
4
徐渭专题
了解徐渭命运多舛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一生,包括其辅佐胡宗宪抗倭的光辉经历及体现出来的家国情怀。堂握其思想及诗歌、戏曲及艺术创作特点。
4
讲授、讨论
1、2、3
5
鲁迅专题
了解鲁迅创作、学术研究、翻译等成就与地域文化的关系,通过梳理分析与游学实践,提升人文素养,培育家国情怀。
4
讲授、讨论
1、2、3
6
期末考核
合计
16
四、课程教学方法
集中讲授、小组讨论等教学方式。
五、学业评价和课程考核
推行多元评价,对本课程所采用的评价和考核方式作具体说明,若采用多种考核方法请分别列出考核评价的方法、内容、考核标准、成绩占比等,考核方法、内容应突出“学生中心、产出导向”。
(一)考核方式及具体要求
1.课程成绩构成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