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浅述中医学的心身医学思想
摘要中医学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其理论具体阐述人体心理过程和个体特征,
能更好的说明心理疾病,指导临床疾病的辨证论及养生防病。
关键字中医学心身健康心理学
前言中医学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和医学体系,是中华民族将生存过程中产生
的感性认识,诊疗经验和古代哲学思想相结合,经历数千年的反复验证形成的独
具特色的医药学理论体系。而心理学也是有数千年历史的学科,在欧洲,心理学的
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时代。在19世纪末,心理学脱离哲
学成为一门科学。尽管心理学研究的是人类或者动物的心理现象,似乎和中医学
毫不相关,但是在某些领域二者却有着相通之处。
宋金元时期,由于社会动荡,人民生活贫困疾病丛生,促使医家们在各种
条件下进行学术探讨,形成了中医学的学术争鸣时期。与此同时中医心理学思
想在这个时期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金元时期的中医心理学思想是以金元四大
家(刘完素、张从正、李杲、朱震亨)为代表,他们受到《内经》启发,结合
临床实践,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的学术思想。中医的情志学说在这一时期日益成
熟,不仅对心理病机深入阐发,而且在实践上心理治疗广泛应用,使得金元时
期成为了我国中医心理学史上公认的发展高峰时期。朱震亨(公元1281—1358
年),字彦修,后人尊称丹溪先生,元代金华(今浙江省义乌县)人,他是我国
医学史上具有开创性学术争鸣的著名金元四大家之一,也是医学成就最大的一
位医家,他对其他三位金元四大家的学术思想均有一定的创造性发挥。朱震亨
一生著述颇多,如《格致余论》、《局方发挥》等;他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说,
创相火病机论,善用滋阴降火的方药,为“滋阴派”的创始人;创立了对后世
影响深远的“六郁学说”,首开治疗郁证之先河。在中国医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
的地位。
中国是心理学的第一故乡”,中医心理学的有关内容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
记载,并且中医在医疗实践中早就注意到心理因素,特别是情志与健康的关系,
提出了神形合一、天人合一的观点。认为人的健康、疾病与自然环境、社会环
境、情志变化均有着密切的联系。关于防病治病、修身养性、延年益寿的有关
心理学的记述,在《黄帝内经》162篇中,其篇名或主要内容与心理学问题有关的
即占32篇。在东汉张仲景所著《伤寒论》397条中占n%,113方中占19%。此后,
历代医籍包括医案中以心理因素作为主要病因或以心理现象作为主证之一的也
占相当比例。这些宝贵的医学遗产也大大丰富了心理学的理论和思想,为中医心
理学奠定了基础。例如,《黄帝内经》中对人的欲望与健康之间的关系有明确的
论述:“黄帝日: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
敝,精神不散,可寿百岁。”“以欲竭其精,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知御神,务快其
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这些论述精辟地指出了人的心理欲
望的膨胀对健康的危害,提出了“养生必节欲”的思想。所有这些中医经典对人
的心身合一的论述,都证明从我国二千多年前,就产生了诊治疾病时要融入对人
的心理因素调节的思想。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人际关系的复杂,居住环境的拥
挤,工作负担的加重等因素,都不同程度地加剧了人们的心理压力,使得心理因
素在现代人的健康中日益成为越来越严重的威胁因素。由于心理原因而诱发人
的躯体症状或器官发生病变,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数量急剧上升。人们通常把这
样现象的疾病称为心身疾病或心理生理障碍。如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消化
性溃疡、偏头痛、神经官能症、月经失常、流产、更年期综合症、性功能障碍
等,都与人们的情绪状态、人格特点、神经类型等有着密切关系。这就迫使人们
不得不把单纯的生物医学眼光转向多维的心理-一医学视野,在医学手段的防治
中加人心理辅助治疗。特别是中医学,它对于人们“七情六欲”的让释与分解,
本身就和心理学有着天然的相通之处,二者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也是必然的。
西医过去有“生物医学模式”,现在又有“生物一一社会-一心理医学模式”。
那么,中医有没有自己的模式,何为中医模式呢?这个问题可以追溯到古老的《黄
帝内经》。《内经》虽然成书于两千多年以前,但它包含了丰富的学术思想和完整
的理论体系,其论述的内容十分广泛。着重强调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人与自然
界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人的形体与心理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出人不仅要受
到自身生命活动规律的支配,而且要受到自然界运动变化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和
思维规律的支配。这样,《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