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历史传说”(主题阅读).docx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历史传说”(主题阅读).docx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历史传说”(主题阅读)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现代文阅读

甜甜准备制作孔子的人物故事卡。请阅读下面的文章,了解孔子的故事。

孔子学琴

①孔子向鲁国的著名音乐家师襄学弹琴。师襄将一首曲子教给孔子练习。十天过去了,师襄来到孔子屋内,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师襄对孔子说他可以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了。孔子连忙站起来,诚恳地说他只学会了曲谱,还没有真正掌握弹奏的技巧。说完,他又坐下继续弹奏起来。

②过了几天,师襄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便说孔子已经掌握了弹奏的技巧,让他再学一首新的曲子。但孔子摇摇头,说他还没有真正领会这首曲子的思想内容。所以他又继续练习。

③又过了些时候,师襄听孔子的琴声时,立即被激情洋溢的乐曲声迷住了,仿佛被带到了一个从未到过的境地。一曲弹完,师襄说孔子弹出了乐曲的思想感情,领会了音乐的精神,可以学一首新曲子了。但孔子说不行,因为他还没体会出作曲者是谁。说完,他又沉浸在琴声里,似乎想得很远很远……

④不知又过了多少天,师襄静静地坐在孔子身旁听他弹琴,感情随着琴声抑扬起伏。突然。琴声戛然停止,孔子激动地站起来,说他已经知道作曲者是行善百姓、胸怀博大的周文王。

⑤师襄听了又惊异,又佩服。他起身向孔子深深地行了一礼,说孔子的琴艺已达至炉火纯青的地步了,这首乐曲的名字就叫《文王操》。

(选文有删改)

1.请圈出文中体现故事发展先后顺序的词句,并简要概括孔子学琴的经历。(语文要素:了解故事情节,简要复述课文)

→掌握弹奏技巧→领会思想精神→→

2.阅读文章,分析师襄听了孔子的话后“又惊异,又佩服”的原因。

3.阅读下列语句,回答括号内的问题。

(1)只见孔子正毕恭毕敬地弹着那首曲子,弹完一遍又弹一遍,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从画线词语中,你感受到孔子怎样的学琴态度?)

(2)师襄看到孔子的手指运用自如,乐曲弹奏得像小溪流水一样顺畅自然、悦耳动听。(分析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4.你还知道哪些类似的人物或故事吗?请写出几个。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陶渊明授学

①陶渊明归隐田园以后,乡邻中有个读书的少年来向他求教,开始时毕恭毕敬地施了礼,然后诚恳地说:“老先生,我敬佩您的渊博学识,不知您在少年读书学习时,有什么妙法?小辈在此愿听指教。”

②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他亲手耕种的那块稻田旁边,指着一棵尺把高的禾苗说:“你蹲在禾苗前,()地瞧一瞧,它现在是不是在长高呢?”

③少年便蹲下身子,目不转睛地瞧着,可是直到盯得眼睛酸痛了,那禾苗仍然和原来一样,一点儿也不见长高。他站起来对陶渊明说:“没见长啊!”

④陶渊明反问道:“真是没见长吗?那么,春起的苗芽,又是怎样变成这尺把高的呢?”少年摇摇头,回答不出来。陶渊明便耐心地启发诱导说:“这禾苗是每时每刻都在生长啊!可是我们的肉眼察觉不到。读书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知识的增长,也是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有时连自己也察觉不到。但只要(),勤学不已,就会由知道很少逐渐变为知道很多。所以说,‘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⑤陶渊明说完,又指着溪边一块大磨石问道:“你再看看那块磨石,为什么会出现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

⑥少年随口答道:“那是磨损的。”

⑦“那你可曾见过,它是哪一天被磨损成这样的吗?”

⑧少年想了一想,说:“不曾见过。”

⑨陶渊明又因势利导地说:“这是农夫们天天在它上面磨刀,磨镰,磨锄,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地磨损的,绝不是一天之功啊!”少年心想,老先生讲这磨石,有什么用意呢?陶渊明看出了少年心中所想,便接着说:“从这磨石,我们也可以悟出另一个学习的道理来,这就是‘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学习一旦间断停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初高中各学科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