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史学史 本科精品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岁周于上而天道明矣,统正于下而人道定矣,大纲概举而鉴戒昭矣,众目毕张而几微著矣,是则凡为致知格物之学者,亦将慨然有感于斯”纲目体把叙史与论史结合起来根据时间连续性反映历史演进,彰显天理决定一切的道理,体现“会归一理之纯粹”,能够“垂懿范于将来”。朱熹的理学成为凝聚《资治通鉴纲目》全书的灵魂,理学指导其史学而史学又体现其理学。宋代史学方志体宋代地方经济的发展,教育文化水平的提高,各地学者注意社会盛衰,修撰方志成为风气,体例上走向完备。方志作为亦地亦史的著作,记载自然概貌、地理沿革、民情风俗、社会生活、人物艺文、物产方物等,对于总结古今兴替之道极为有用,因而适应统治者深察天理、敦睦教化、鉴识典章、资于治道的需要。宋代修撰方志成为风气,修成600余种。宋代史学研究方法:纵贯古今与综观时代的紧密结合1.贯通古今历史,撰著各类通史,考察盛衰兴亡,把握历史大势;2.搜集各类史料,探究彼此联系,综合考察问题,从中得出结论。宋儒的会通精神会通指贯通上下古今,深究天人之际,考察盛衰治乱,探讨历史演变,即综览天下而融为一体,探讨宇宙自然与人类社会的变化,为治国兴邦提供历史的借鉴。会通既包括材料的搜集与综合,更强调思想的融合与通贯,不仅是一种治史方法,而且是一种思维方式,成为中国古代学者治学的优良传统。理学探究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形上本体,视天理为万物的本源与主宰,治学是为了“明天理之根源,究万物之终始”。既然宇宙万物都是一理,理一分殊,那么贯通天地万物与古今沿革,即能揭示出历史盛衰的轨迹,洞察凝聚其中的天理的意蕴,从中把握治乱兴亡之道。理学开阔了宋代学者的视野,深化了他们的史学思想,提高了他们的思维能力。宋代学者强调贯通古今与撰著通史,重视材料的博综与领域的通贯,注意将纵贯与横通紧密结合起来,其会通的方法在前人基础上达到了新的层次。各类通史相继出现:如邵雍有《皇极经世》,司马光著《资治通鉴》,郑樵撰《通志》,袁枢改《资治通鉴》而成《通鉴纪事本末》,朱熹定《资治通鉴纲目》,马端临编《文献通考》等邵雍称:“夫古今者,在天地间犹旦暮也;以今观今,则谓之今矣;以后观今,则今亦谓之古矣。以今观古,则谓之古矣;以古自观,则古亦谓之今矣。是知古亦未必为古,今亦未必为今,皆自我而观之也。”宋代史学宋代义理史学以阐扬义理为宗旨,根据这一理念,史家对传世史料重新加以甄别、取舍、组合和诠释。作为当时占主导地位的文化价值体系,儒家义理支配了上述过程,构成了史家撰述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通过对历史事实的重建和诠释,史家期望昭示义理,进而达到垂法示训的目的。“其有能不悖于理者,可不采拾乎?其有显然谬妄、背义而伤道者,可不剪削乎”“今记文王葬朽骨……夫施于人而望其报者,情之常也。朽骨而无主,则无为望其报。于此见文王心无一毫在于利也。心无一毫在于利,真天下之君也。此所以记之也。有载武王遇暍者于道,负置荫樾之下,左拥而右扇之者。夫武王,克相上帝、宠绥四方之君也,岂陵迟无政姑息如此哉!乃道路妄庸人之言尔,是类则削。”宋代史学以义理甄别史料刘恕曾在《资治通鉴外纪》中对于三皇五帝之说提出质疑。对此,胡宏批评说:刘道原博极群书,以为古无三皇、五帝、三王、五伯之数,其辨甚悉。愚以为如是称而逆理害义,虽人谓之圣贤之经,犹当改也;苟于理义无伤害,虽庸愚之说犹可从也。皇、帝、王、伯,虽经不称其数,而杂见于前修之文,非有逆理害义之事也,奈何必欲去之乎宋代史学以义理取舍史料张栻的《汉丞相诸葛忠武侯传》为例。朱熹曾向友人言及,在该书撰写过程中,他本人“欲传末略载诸葛瞻及子尚死节事,以见善善及子孙之义,钦夫(张栻字)却不以为然。以为瞻任兼将相而不能早去黄皓,又不能奉身而去,以冀其君之悟,可谓不克肖矣。此法甚严,非虑所及也”《统纪》云:“秦王惧,不知所为。李靖、李绩数言大王以功高被疑,靖等请申犬马之力。”刘餗《小说》:“太宗将诛萧墙之恶以主社稷,谋于卫公靖,靖辞;谋于英公徐绩,绩亦辞。帝由是珍此二人。”二说未知谁得其实。然刘说近厚,有益风化,故从之。——司马光以义理来组合史实《礼记·经解》云:“属辞比事,《春秋》教也。”属辞,即指遣词造句以成史文;比事,即以一定的线索和标准,将一系列历史事实缀合起来。《春秋》的微言大义,就是通过“属辞比事”来实现的。《新五代史》等书类传的选择标准与此不同。以死节、死事两个类目为例,始终仕于一朝,而又殁于王事,欧阳修谓之“死节”,极力表彰;“其初无卓然之节,而终以死人之事者,得十有五人焉,而战没者不得与也”谓之“死事”。五代易姓如走马灯,在这种情势下要求士人为一朝一姓殉葬,欧阳修亦知过苛,因而退而求其次,设《死事传》以处之。欧阳修对入传人物的选择,根据其标准,战没者不能入《死事传》

文档评论(0)

VIVIAN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