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世界中的波希米亚精神开题报告发言稿 .pdfVIP

文学世界中的波希米亚精神开题报告发言稿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尊敬的各位导师好:

我叫XX,是XX大学文学院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学生,我所

选的论文题目是《文学世界中的波希米亚精神》,指导教师为xxx老师,

从2012年5月开始,经过近四个月的准备,在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开题

报告,现就论文的选题、研究目的与现状、主要内容等方面向各位导师

作介绍。

在论文选题阶段,我也曾认真准备过几个题目,与x老师商讨后,

都因为题目不好掌控等原因而放弃。后在x老师的建议下,在学期论文

《文学世界中的波希米亚人》的基础上,拟定了《文学世界中的波希米

亚精神》这一题目。波希米亚这一名词,从地理到社会人群到文人艺术

家群体,其概念内涵经历了几个演变,最早波希米亚(Bohemia)本为

一个地理名称,“是捷克西部的历史地区”;法国人误认为流浪于巴黎的

吉普赛人来自捷克的波希米亚,于是称呼吉普赛人这个群体为波希米亚

人,这是一个浪迹天涯的古老的东方民族,具有流浪特性、及时行乐、

反叛意始、犯罪意识的观念;而波希米亚与文学艺术产生关联,作为一

种文化艺术现象登上历史舞台,最早是出现于法国作家缪尔1845年创作

的《波希米亚人:巴黎拉丁区文人生活场景》,将波希米亚人这一概念

与处在社会边缘、贫困潦倒、放荡不羁又对艺术狂热的文人艺术家相联

系起来。而这个独特的文人艺术家群体,有着自己的艺术追求和信仰,

那就是波希米亚精神。

我认为,波希米亚精神内涵的界定概念模糊,比波希米亚概念本身

更难以掌握,关于波希米亚精神研究现状也基本空白,但是,波希米亚

精神是波希米亚文化现象精神层面上的旨归,是波希米亚文人艺术家们

精神上的诉求,而通过这篇论文,想要总结出的正是在文学作品中波希

米亚精神的提炼和归纳。在文学作品中,它是由作品人物形象的行为或

语言所体现出来的、具有鲜明而独特艺术气质的文学形象群体,他们边

缘的身份,对自由的坚持,强烈的反叛意识,撒旦美学等特征,在每一

个作品人物身上或多或少都有所体现,例如《巴黎圣母院》中的爱斯梅

拉达、《卡尔曼》描写的卡门,《茨冈人》塑造的泽姆菲拉、《波希米亚

生活场景》里的咪咪,亦或是《西班牙吉普赛人》的菲德尔玛,这些作

品人物,或多或少都体现了波希米亚精神的多重内涵,甚至在作品字里

行间,语言的使用,情景的设想都有波希米亚精神的自然流露。

目前在国外研究中,波希米亚概念很早出现于学者的著作,马克

思《路易.波拿马的雾月十八日》就有关于波希米亚的描述,波德莱尔在

其研究的美学论文中也有涉及波希米亚的言语片段。从历史学的角度研

究波希米亚的有理查德.瑞查得森,杰罗德.西格尔,麦奈尔.保尔.戴维,

这些著作和论文为我们提供了许多关于波希米亚的历史信息和史料,并

总结出了波希米亚的某些特征。有的从社会学文化学角度研究波希米

亚,例如凯撒.格哈那,社会学家赫尔默特·克鲁兹,科瑞斯泰恩.斯坦

斯欧,戴维.布鲁克斯《布波族:一个社会新阶层的兴起》,伊丽莎白.威尔

逊等,这些著作从社会文化角度论述了诸如波希米亚与布尔乔亚的对比

和关系、波希米亚的政治经济地位、社会生活风习、精神气质等问题。

有从文学艺术角度研究,艾尔伯特.派瑞,马尔考姆·考利1934《流浪者

的归来—20年代文学的流浪生涯》;匈牙利艺术史家亚诺·豪斯的《西

洋社会艺术进化史》等。这些著作和论文从文学艺术的角度出发,结合

具体的作家或作家群体提出了关于波希米亚的一些论断。

对于国外研究现状,想要全面了解需要阅读大量的西方原著,由

于学术底子较薄弱,肯定会有很大的困难,在研究过程中对某些问题的

分析上难免会欠缺深度,我准备主要攻读一下文化学家玛丽.格拉克的

《流行的波希米亚十九世纪巴黎的现代主义与都市文化》(安徽教育

出版社2008年译本)一书,以及杰罗德.西格尔(JerrodSeigel)在著作

《BohemianParis:Culture,Politics,andtheBoundariesofBourgeoisLife》

和伊丽莎白.威尔逊(ElizabethWilson)《TheGlamorousOutcasts》(上

下两编)一书。

波希米亚是一个当代文化时尚中颇为吸引眼球的词汇,它正式进入

中国知识分子视野,是在五四时期田汉为首的南国剧社。改革开放后,

形成的一股“三毛热”也带着波希米亚的影子。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

学研究所吴岳添教授《波希米亚——浪漫主义花园里的奇葩》(发表于

2003年),第一次在国内学术界就此独特文化现象进行了轮廓勾勒和现

象论述。

卫华博士从2008年开始关注

文档评论(0)

156****95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