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东荆河
汉江下游右岸的分流河道,分汉江水经过江汉平原入长江。古称夜汉河、荆河、策口河。
概述
流域范围地处湖北省中部,地理坐标东经112°47?113°52,北纬30°04?30°29,西起汉江,东抵长江,北以东荆河左岸堤防与通嬷海流域为邻,南以东荆河右岸堤防与内荆河流域为邻,区域界线为两岸堤防,长344千米.堤防间河槽及洲滩民垸面积约515平方千米,包括通顺河,流域面积4298平方千米。按2004年行政区划,区域范围涉及潜江、监利、仙桃、洪湖及武汉市汉南5县(市、区)。
河流水系东荆河自潜江市龙头拐汉江分流口至武汉市汉南区三合垸新河口入长江,全长173千米,水深11?13米,河底高程15.4?29米,上游坡降0.83‰,下游受江水顶托,坡降甚微。龙头拐至北口长77千米河道多弯道,有急弯30多处,主槽与边滩宽相差悬殊,枯水期河宽64-100米,一般洪水漫滩河宽600米,两岸堤距最宽3000米。北口至中革岭长40千米,河道微弯多汉,中有民垸,此段河宽200-300米,堤距1200?3900米。中革岭至三合垸长56千米,为沼泽湖泊湿地,洪泛期一片汪洋,河道多汉,迂回曲折.穿行于洲滩民垸之间,主槽河宽150?450米,两岸堤距1600?7250米。
气候水文东荆河水主要来源于汉江,是汉江下游分洪水道、丹江口水库建库前后,分流略有变化,建库前年分流量为39.1亿立方米.占汉江新城站流量的12.9%;建库后年分流量38.9亿立方米,占汉江新城站流量的7.8%。因承受长满田关河来水,其流量大小亦与田关河水情相关,最大年径流量230.9亿立方米(1937年),最小年径流量7.7亿立方米(1978年)。洪水季节与汉江暴雨季节一致,每年5—10月为汛期。潜江陶朱埠水文站观测.历年最高水位42.26米(1964年10月9日),历年最低水位28.71米(1937年2月13日),历年最大流量5340立方米每秒(1934年),历年最小流量为零(分流口多次筑坝而断流)。东荆河水平均含沙量2.41千克每立方米,多年平均输沙量1139万吨。
东荆河流域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5?17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40.8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6.5摄氏度,无霜期240天。陶朱铺站多年平均年降水量1139.1毫米,最大年降水量2033.2毫米(1954年),最小年降水量710.7毫米(1966年),连续最大4个月降水量629.7毫米,集中在4—7月,占年降水量的55.3%,流域降水量分布南多北少。
地质地貌东荆河流域为洲滩民垸组成,形状为略向东南敞开的碟形盆地.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微倾,一般高程25?35米,属湖泊星罗棋布的平原水网区。由于江河泥沙淤积与人工筑堤影响,使沿河地带地势相对较高,河间形成带状低洼地,水高田低,排水不畅,易发生洪涝灾害。东荆河流域及其四周的江汉平原,古为云梦大泽,自唐宋时已淤填成陆。流域地层为巨厚的松散沉积物,据实地钻探查明,上部为漫滩相黏性土层,下部为河床相中细沙和卵石层,水稻土是流域的主要土壤,土层深厚,质地松散,肥力高。
东荆河堤防建在河漫滩基础上,汛期洪水位往往高于堤内地面7?8米,在洪水的压力下,堤基的薄弱点,易被洪水水头击穿,或沿透水层运动,翻沙鼓水,发生险情。河岸土质松散,抗冲刷能力差,易发生坍塌,对河势控制和防洪安全不利。
自然资源东荆河两岸矿产资源有磷矿石、岩盐和石油。农业资源有水稻、棉花、油菜、莲藕、鱼类、生猪及药材。潜江、仙桃、监利、洪湖被列入全国商品粮基地。江河防护林已形成体系,堤外防浪林发挥了防洪保安的作用,堤内用材林收到了经济效益,主要树种有水杉、山杉、池杉等。东荆河可通航,西北在潜江泽口接汉江航道,东南经老新、杨林尾、黄家口,至武汉市汉南区接长江水道,可季节性通行100吨级以下船舶。
自然灾害历史上的东荆河,民垸密布,水流宣泄不畅,河床逐渐淤高,洪涝灾害频繁。明成化至正德年间,东荆河屡发大水,每致田庐漂没,溺者不可胜数,积水多时不退,退则尸骸遍野。史料记载,自清顺治十五年(1658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的292年间溃堤成灾98年,其中1912—1949年间就有32年溃堤。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东荆河曾经历过多次大洪水。由于堤防抗洪能力增强,各项防汛抢险措施得力,除1954年特大洪水有计划地分洪外,无一溃口漫堤;1975年和1983年,陶朱埠水文站流量超过4000立方米每秒,为保证东荆河堤安全,下游民垸天星洲、联合大垸扒口分洪。
经济社会东荆河两岸潜江、仙桃、监利、洪湖四县市的社会经济,据2004年统计,耕地面积33.32千公顷,人口477.53万,全年地区生产总值357.63亿元。
治理开发东荆河流域古为云梦大泽一部分,无固定河床.随着水域变迁,淤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