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 .pdfVIP

三年级语文上册-4《古诗三首》第2课时精品教案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诗三首》教学方案

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结合诗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默写《山行》。

【教学重点】

通过结合诗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难点】

通过结合诗句、联系生活实际等方法,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课程导入

1.课件出示三首古诗,复习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这三首古诗都描写了秋

天的景色,初步感知了秋天的景物,我们再来读一读。

2.根据上节课圈画的描写秋天景致的词语,指名学生说说诗句的大意。

过渡: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当不同的诗人面对秋天时,他们的所见

之景、所作之诗各不相同。诗人往往以诗来抒情。不同的诗,其创作背景也各不相同。现在,

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三首诗的创作背景,带着对他们创作背景的了解,再次走进这些诗,

来理解诗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板书:边复习边补充上节课的板书,在原板书基础上补充

板书——不同情感)

3.知人论世

创作背景

《山行》是杜牧秋登寒山,有了充满诗意的发现时所创作的,具体创作时间不详。

《赠刘景文》是苏轼在元祐五年(1090)在杭州任知州时所作的一首送给好朋友刘景文的

勉励诗。

《夜书所见》是叶绍翁在异乡触景生情之作。节候迁移,景物变换,最容易引起旅人的

乡愁。当时,作者客居异乡,静夜感秋,写下了这首情思婉转的小诗。

设计意图:简单回顾上节课的学习的内容,为联系景物分析情感提供支撑。

二、问题探究

合作探究

1.探究任务

聚焦诗中有关秋天的景物,体会诗中所蕴含的不同情感,读出其中的情感。

2.探究方法

(1)思考: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这个季节会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2)分别圈出诗中能让人感觉冷清凄凉和喜悦快乐的秋天景物。

(3)小组交流,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探究活动

(1)引导:在你的印象中,秋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这个季节带给人怎样的感受?

点拨:学生交流印象中的秋天及自己对秋天的感受,重点关注两种体验:

秋天是成熟、收获的季节,带给人喜悦和快乐的感觉。

秋天是萧条、衰败的季节,带给人冷清和凄凉的感觉。

(2)引导:分别圈出诗中能让人感觉冷清凄凉和喜悦快乐的秋天景物。

预设:带给我们萧索、凄凉感受的词语有:寒山、荷尽、菊残、萧萧梧叶、秋风;带给

我们温暖感受的词语有:霜叶、橙黄橘绿、儿童挑促织。

(3)组织小组交流,指导点拨,引导学生初步体会诗中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①《山行》点拨指导。

引导思考1:

为什么说是“寒山”,而不说是“秋山”?

点拨1:“寒山”更符合秋天的特点,高度凝练,道出了秋天带给人的普遍感受——冷

清凄凉。

引导思考2:

为什么说“霜叶红于二月花”?

点拨2:

寒冷的秋天里,枫叶却比二月花还要红,枫叶的火红一扫秋之冷清,由此可见诗人所感

受的秋天令人喜悦快乐,是十分温暖的,诗人是喜爱和赞美秋天的。

在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指导要点:前两

句画面意境悠远,可以读得稍慢些;后两句应读得稍快些,语调高昂,读出对秋天的喜爱赞

美之情。

②《赠刘景文》点拨指导。

引导思考:为什么都“荷尽”“菊残”了,诗人还觉得“最是橙黄橘绿时”?

点拨:一方面,是因为诗人是乐观豁达之人,他对秋天是喜爱和赞美的;另一方面,他

创作此诗的目的是要勉励友人,所以他要带友人从秋之萧条中发现秋之生机和美好。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乐观豁达和劝勉朋友要积极上进的情感,指导学生用积极昂扬的语

调读出诗人对朋友殷切嘱咐的感觉。

③《夜书所见》点拨指导。

引导思考1:

为什么萧萧梧叶会送来寒声,江上秋风会动客情?

点拨1:

秋天本就清冷,秋风吹在客居他乡的人身上,加重了身上和心里的凉意。此时,听到的

寒声,怎能不撩拨起内心凄凉孤寂、思念的情思呢?

引导思考2:

“知有儿童挑促织”,诗人会有什么样的感受呢?

点拨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8****767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