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下册10.中国书法10.中国书法.docx

初中美术浙人美版八年级下册10.中国书法10.中国书法.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美术)

年级

(八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中国书法)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字体演变过程与艺术特点。

2.通过学习“永”字八法书法的点画和欣赏书法作品,体会书法动态中求平衡的结构法则和构成要素。

3.让学生直观感受书法的艺术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中国书法的字体演变过程与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

1.体会书法动态中求平衡的结构法则。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1.教师:

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它的历史源远流长,文化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成为世界艺术史上的瑰宝。

2009年,中国书法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世界上使用文字的民族众多,只有中国的汉字被称为书法艺术,那为什么只有汉字发展成为书法艺术了呢?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走进书法的历史长河!

教学过程

(一)字体的演变过程

1.学生课前准备材料并进行讲解

教师小结:在字体演变的过程中,每个朝代的主流文字并不一定与时代同步出现,比如金文在商代时期就出现了,但到了周代随着青铜器的发展才登上历史的舞台、还有汉隶之前称为古隶,到了汉代逐步成熟才取代了小篆的地位,楷书因钟繇而创世于三国时期,到了唐代才确立了它的正统地位。草书出现在汉初,今草转变为狂草也是到了唐代遇到张旭怀素这样的书法大家才有了“颠张醉素”的美称。

2.每种字体各自的艺术特点

(1)甲骨文

a.线条单纯,笔画直线为多。

b.结构变好多姿,布局错落有致。

c.象形意味重

(2)金文

a.线条比较圆浑,弯笔多。

b.结体自然随意,童趣古拙朴茂。

(3)小篆

a.线条婉转流畅,粗细一致。

b.结体修长、规则对称。

(4)隶书

a.去繁就简,字形变圆为方改篆书的圆长,而为方扁。

b.笔画具有蚕头燕尾,一波三折的特点。

(5)楷书

形体方正,笔画平直,八法完备,点画精美。

(6)行书

结体多变,气势连贯,强调变化。

(7)草书

字形简化,节奏感强,变化更多。

3.游戏时间:猜一猜它们分别是什么字体?

(二)“永”字八法的点画

1.“永”字八法的点画

点为侧(如鸟翻然测下)

横为勒(如勒马之用缰)

竖如弩(如弓弩之挺拔)

钩为趯(蓄势之跃兔)

提为策(如策马之用鞭)

撇为掠(如用簏之掠发)

短撇为啄(如鸟之啄物)

捺如磔(如耕牛之犁轭)

2.“永”字结构

八面拱心:四面八方的笔画,它们的笔势聚向中心,中心有向上的升腾感。

3.播放视频《永》,思考舞蹈与“永”有什么相同之处?

力量与节奏,书法与舞蹈体现节奏都需要发力点,如射箭时拉开弓箭的最后一刻,而非匀速运动。发力点主要集中在起笔、转折、收笔、笔锋转换、长笔画的变化处。

(三)书法结构的基本规律

1.对比王羲之的书法“不”与体操运动员的动作

比如“不”字的笔势像体操运动员一样单脚站立并以此为支点,整体向左边倾斜,却被右边的力量拉回不至于摔倒。这就是动态中求平衡的基本法则。

2.小组讨论:单字结构解读

3.(1)王羲之的《兰亭序》章法之妙

“永”字的捺笔长且重被右下方牵引形成一个运动的趋势,“和”字的长横向左边延伸形成一个运动的趋势,两者一左一右,在动荡之中趋向平稳。“九”字的撇与弯钩向两边荡开笔势。“年”字的竖非常粗壮,是从上而下的笔势。“岁”字的戈钩与“在”字长撇相对应,在动态中求平衡。

(2)苏轼《黄州寒食帖》

布局分行布白,字迹前小后大,线条粗细变化,疏密结合,笔势顾盼有致,笔断意连,字与字之间,行与行之间互相呼应参差错落。

4.小结:书法的基本法则是动态中求平衡,一个字如此,一行字如此,整幅书法的章法亦是如此。

(四)三大行书—《祭侄文稿》唐代颜真卿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长达8年的混战让唐朝由盛转衰人口锐减。颜真卿的哥哥和他的侄子在驻守常山时被叛军围杀,过了一年人们才在废墟之中找到了他侄子的头颅,而颜真卿就是面对着这样惨痛的画面,写下了这篇祭文。

文中的每一个阶段都代表他当时的心情,如果我们去看这幅作品你会觉得它好像是一首乐章,有入题,有前奏,有进展,有高潮,前面还很轻快,交代时间、交代祭拜人的官职,交代他侄子的官阶,然后开始回忆他侄子的生平“宗庙瑚琏,阶庭兰玉”:你就像宗庙里的瑚琏一样,又像是我们家的兰花和香草一样,你有像玉一样温润的品质,常常让我觉得很欣慰。前面线条是极其流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K12精品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20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