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5篇
作为一位刚到岗的人民教师,我们要有很强的课堂教学能力,教
学反思能很好的记录下我们的课堂经验,教学反思我们应该怎么写呢?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供大家参考
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1
用方程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关键在于让学生能正确寻找问题中的
数量关系式。掌握了数量关系式,问题便可迎刃而解。问题是学生在
以前的学习中缺乏这样的训练,对如何分析数量关系没有一定的基础
和经验,这给教学此内容带来了诸多不便,为此,教者在学生的数量
关系的分析上还要多花时间,多帮助学生,“磨刀不误砍柴功”,为
了能让学生顺利掌握新知,教者始终把数量关系的训练作为教学的主
线贯穿在教学过程中。
在复习了等式的性质后,出示了“看图列方程并解答”的实际问
题,学生有了前面的学习基础,很容易根据图中表示的等量关系列出
方程,但这并不是我的最终目的,学生解答师生共同评价,在此我向
学生抛出了问题:“你是根据什么关系来列方程的?”此时让学生初步
感受到数量关系对列方程解决问题的重要。“那么,我们怎样写出数
量关系式?”出示第2题复习题“根据条件,写出数量关系式。”学生
通过这次的练习后,对解方程的已有了足够的经验储备,这时我不失
时机地出示例题,让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学生便自然地想到了
数量关系,那列方程便也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教学反思2
在教学小数乘除中,教材将内容分成了两部分,就是将除数是整
数的小数除法和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在教学顺序上有了一个先后之
分。这里就又凸显了四年级已经学过的知识点,商不变的规律。所以
照理说学生应该可以很容易的利用旧知联系新知学习计算,而在实际
的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已经对商不变的规律有所遗忘,在教学新授时
遇到了旧知不熟,却还要利用旧知教学的尴尬境地。所以在教学前不
得不对旧知进行分析。
总体来说,学生在学习小数除法中,计算的错误率很高,平时学
生做完作业后大多没有检查的习惯,就连考试中的检查也缺乏有效的
方法,常常不能检查出错误。这都说明学生自我反思的能力水平较低,
不犯错是不可能的。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学生的错例是一个巨大的
资源,荒废了实在可惜。于是,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探寻开发错
例的策略。
1.改错前,找病根
每次发现学生的错题,我通常会要么自己替学生找出错误,要么
让学生自己找错误,虽然很多计算错误都是因为学生马虎,但是我觉
得又都不能只有马虎来搪塞。刚开始,这对学生来说是比较“痛苦”。
学生训练多了,对自己的错误也能逐渐发现,在一定程度上能预防同
样错误在解题过程中的再度出现。
2.析错因,巧归类
学生做错题,往往都是因为这三种原因造成的:
(1)不仔细读题形成的错题。如:题目要求取近似数时,有学生解
答后就了事;在求土地面积时,有学生往往是看到数字就急于列式计算,
把单位换算抛之脑后;有些题目中的数字,学生抄题都会出现误差。
(2)由于不规范做题引起的错题。如教学小数乘法和除法时,发现
部分学生往往借助于原有对整数乘除法的计算经验,不愿按部就班,
喜欢口算。
(3)由于知识点掌握不清造成的错题。新旧知识在迁移过程中往往
会产生负迁移,负迁移会干扰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同时学生很难进
行自我调整。如计算1.2×10的时候,有的学生计算结果是1.20。为
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呢?因为学生在学习整数乘整十数时是这样计算
的:12×10=120,时间一长学生就得出这样一条结论:整数乘以整十
数在整数末尾加零。因为有了这样的经验,学生在计算小数乘法的时
候也用了末尾加零的方法。
3.授秘诀,免再错。
在此基础上,我“对症下药”,考虑这些错误能否在解题过程中
尽可能避免。
(1)针对出现第一类错题的情况,我的解决方法是:学生的课堂作
业一旦出现典型性错误,就立即集体纠错讲评;课堂外,对几个“错误
大王”及时表扬他们的点滴进步。同时,要求学生读题,做题前采用
“标注法”(即将题目的重点、易错点标出给自己提示),想明白题目的
关键词是什么,仔细分析思考,然后再进行解答。
(2)针对出现第二类错题的情况,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按照题目书写
的格式进行训练作业。这样,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率就明显降低,不
会因为忘记不同题型的不同要求而导致整个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