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 5110T 65—2024白乌鳢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DB 5110T 65—2024白乌鳢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程.pdf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65.150

CCSB52

DB5110

四川省(内江市)地方标准

DB5110/T65—2024

白乌鳢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2024-10-31发布2024-12-01实施

内江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

DB5110/T65—2024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由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提出。

本文件由内江市农业农村局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内江师范学院、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樊威、贺扬、余垚颖、苏建、王均、刘瑞、耿毅、卓婷、焦晓磊、杨海、罗煜、

吴俊。

I

DB5110/T65—2024

白乌鳢小瓜虫病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白乌鳢小瓜虫病的定义和术语、病原、流行情况、症状、诊断、防治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白乌鳢小瓜虫病的鉴别和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

文件。

GB/T34734-2017淡水鱼类小瓜虫病诊断规程

SC/T1132-2016渔药使用规范

SC/T7014-2006水生动物检疫实验技术规范

DB5110/T50-2023白乌鳢流行性溃疡综合征防控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白乌鳢AlbinoChannaargus

又称白乌鱼、白甲乌鱼等,是乌鳢(Channaargus)的白化变异种,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

攀鲈亚目(Anabantoidei)、鳢科(Channidae)、鳢属(Channa)。

3.2

小瓜虫病Ichthyophthiriasis

又称白点病(Whitespotdisease),虫体主要寄生在鱼体表、鳍条、鳃等组织器官。

4病原

由多子小瓜虫(Ichthyophthiriusmultifiliis)引起,其生活史分为:成虫、包囊和幼虫3个时期。(见

附录A)

5流行情况

1

DB5110/T65—2024

各种规格白乌鳢均可感染,特别是4~10cm大小的规格;常见于每年的3~5月和10~12月。水温是

影响发病的关键,水温在15~25℃发病率较高,低于5℃或高于28℃发病率相对偏低。光照较弱的环

境下,鱼体更易发病。沙质池底的鱼塘发病率低于土质池底鱼塘。

6症状

小瓜虫感染初期(1~3d),白乌鳢无明显异常;大约7d左右,白乌鳢表现出摄食量减少、反应迟

钝、游动异常、不时与固体物摩擦,皮肤和鳍条等部位出现少量白色小点;随着病情加重(14d左右),

病鱼症状表现为食欲不振、体质瘦弱、全身皮肤和鳍条布满白色小点,体表覆盖一层白色薄膜、游泳无

力、张口呼吸、鳃盖外张、时常漂浮在水面上层。

7诊断

7.1样品采集

采集离群独游、浮头、张口呼吸、游动异常等典型症状的鱼体至少10尾。采样按照SC/T7014-2006

文档评论(0)

std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