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 中国现代史-2020年高考历史临考答题术语-807f2ce02c7f4a2587957580f833e9a3.pdf

专题三 中国现代史-2020年高考历史临考答题术语-807f2ce02c7f4a2587957580f833e9a3.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专题三中国现代史-2020年高考历史临考答题术

[Failedtodownloadimage:

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专

题三中国现代史

——备战高考之突破知识盲点

【知识盲点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创

(1)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①时间:1954年

②背景:新中国的成立和经济建设的大规模开展,民主政治建设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

问题。

③内容:A.大会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

的根本政治制度。

B.大会根据宪法的规定,建立新一届国家机构,毛泽东当选为主席,

④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的确立,人民代表大会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

中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1954年全国一届人大召开时制定

②内容:规定了国家的性质、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③性质: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

④特点: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共同纲领》只体现人民民主原则)

⑤意义: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法律保证,大大调动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

(3)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和意义: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中国民主政治制度

的核心,为新中国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知识盲点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及其意义:

A法制建设

(1)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十六字”法制建设方针:即“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2)在全国范围内平反冤假错案;

(3)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通过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对建国三十

试卷第1页,共10页

多年来历史经验教训的总结,成为历史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新时期社会主义建

设的法律保证。。

(4)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以国家

根本大法的形式确定下来,成为中国法制建设的里程碑。

成就及意义:(体系、二化、基础)

逐步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包括民法、刑法、行政法、经济法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

律体系,使民主政治建设趋于制度化、法律化,为依法治国奠定了重要基础。

B民主政治建设

(1)重新召开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1982年,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的方针。(意义)

(3)健全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1984年,政府颁布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明确规定,民族区域自治

是中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进一步加强和扩大基层民主,推进农村的民主制度建设。

1998年,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在

农村逐步建立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核心内容的村民民主自

治制度。

【知识盲点3】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和政策:

(1)总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自始至终奉行,但在不同时期表现不同):

背景:①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了新的政治格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大阵营对

峙。

②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敌视中国。

内容(具体表现):

外交政策解决的问题内容

“另起炉灶”如何对待国民党政府的外交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

如何对待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国家

客”

试卷第2页,共10页

“一边倒”如何对待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

(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背景:国际关系趋缓和,国内建设需要和平国际环境,中

国积极同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2)目的:积极同邻国和新兴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

3)经过:

①1953年12月,周恩来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②1954年,周恩来访问印度和缅甸,又分别同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发表联合声明,一

致同意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

文档评论(0)

人間有味是清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