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争”与“不争”写作指导及范文赏析
【作文题】
有人说:有时候,“争”是一种积极的表现;有时候,“不争”代表更高的境界……对于这句话,你是如何理解的,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全文不少于800字。(3)不要写成诗歌。
写作指导
本次作文写作的六个要点:
第一,理解关键概念“争”与“不争”的内涵。考生需在范畴一致的前提下明确这两个概念的具体含义。第二,分析“争”的积极意义。可以从个人成长、社会发展等角度阐述“争”的重要性,如竞争可以激发潜能、推动创新,使个人、社会、国家、民族不断进步,兴旺发达等。第三,探讨“不争”的更高境界。可以迁移老子思想的“对待之理”,以及庄子“从常人认为没有价值的事物中发现价值”,从解决现实困境、人生智慧等方面论述“不争”的价值。如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获得启发,由关注外在的金钱名利转向关注内在的精神性灵,或懂得生活真谛之后放下执念,获得内心的宁静和自由等。第四,注重思辨。在明确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争”与“不争”在不同语境下的表现。除各自积极的一面外,换一种语境是否存在消极的一面呢?需要考生做到全面审视,在此基础上做出合理判断。第五,明确观点。思考如何看待“争”与“不争”的关系。
还有一点要补充的是,本则材料显示出命题人引导考生重点阐述“不争”的意图,即常规之外的另一种可能。理由如下:首先,从语义关系看,材料前后两分句之间由“更”字关联,提示二者为递进关系,相比于前者,材料更偏重突出后者的正面意义。关键词“境界”也比“积极”所包含的内容更为丰厚深广。其次,从材料所表达的观点看,其“有时候”的表述为探讨留下空间,意味着材料的观点并无不妥,如考生反对,强行认可或强调“争”,则显得无的放矢,偏离话题。再者,联系当下现实,确实存在着过分强调“争”的弊端,应通过探讨“不争”予以反拨。凡此种种,考生如果将笔墨大量投放在强调“争”的正面意义上,则是没有注意到作文材料在写作方向上的引导,在评分上会相对低一些。
从阅卷情况看,本次作文在稳定基准分的同时兼具区分度,成绩分布较合理。我们也总结出考生以下三方面的失误。
首先,忽略对材料整体观照,将“争”与“不争”割裂看待。只谈(或大部分谈)一方面,而忽略另一方面(或仅为点缀),容易出现套题。而不在同一范畴内谈“争”与“不争”,则造成关键概念不统一,具体表现为“不争”内涵的扩大、泛化。
考生对“争”的理解基本正确。参考《现代汉语词典》,“争”有“力求得到或达到”和“争执;争论”两种解释,两种解释都有“主动而为”和“强力推进”的意思,是做人做事的方法态度。对“不争”的理解相对复杂。“不争”是老子的重要思想,既有与“争”相对的“被动”“顺其自然”,也有“谦让”“善下”的道德意味。然而,我们还需回归题干,在同一范畴内讨论“争”与“不争”。“争”属于方法论范畴,那么,对“不争”的理解就只能限于做人做事的方法态度,而不能扩大到品质修养,更不能将“不争”无限泛化为“包容”“善良”等等。这样做显然走进了割裂材料的误区。
其次是强行关联。把“不争”作为达到“争”的手段或一个阶段,把“不争”投机化,也是黑化。如:“通过不争去争”“不争是为了更好地争”“争是不争是前提和基础”……既然这样,“不争”的“境界”体现在哪?还有把“不争”作为“争”而不得、退而求其次的权宜之计,是对“不争”的矮化。因为“争”有危险,所以不妨后退一步,眼光放长远,用“不争”来化解。同样,“不争”的境界如何体现?
最后,是分析浮于表面,缺乏进一步提炼和深层次归因。过分诗化的语言不仅无助于明晰事理,更有故弄玄虚的嫌疑。而对于“争”的价值分析站位往往较低,仅停留在学习生活等浅层次。对于“不争”的价值分析过于浮泛,空谈“精神境界”,生搬硬套所有和精神境界有关的品质,停留在诸如“不恶性竞争”“不盲目”“安贫乐道”“坚守高尚人格”等浅层内容上,而不去进一步追问为什么“不盲目”?为什么会“安贫乐道”?就不难得出“不争”的深层次原因是清醒的自我认知。
佳作展示
有所争,有所不争
从古至今,儒家的“有为论”和道家的“无为论”在我们文化的脉搏中碰撞、搏动了上千年。时至今日,“争”或“不争”仍无公认的定论。有人说:有时争是积极的部分,有时不争则是更高的境界。我尤其欣赏这个观点,关键就在“有时候”此三字上。
脱开了这“有时候”,争与否的论断随即失去了其意义:抛去实际情况的条件,争或不争都能成为指引人生的灯塔,同时也都是将人拽入深渊的魔鬼。在“争”代表积极的情况里,“不争”便是一种惰性;反之,“争”的途中偶尔人头攒动,你死我活,那几乎是欲望所驱动的。大部分人正是在这条路上盲目因本能而争,稀里糊涂消磨殆尽了生命。
因此,有所争,有所不争,方能使人收获。何时争,何时不争,则成为了每个人人生中绕不开的重大议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考模拟作文写作:“不能过分珍爱自己的羽毛”写作解析及考场文展示.docx
-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单元写作任务梳理与写作指导.docx
- 高考英语备考写作专练练习:应用文(演讲稿)+读后续写(团队协作) 含答案.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感性与理性”导写及范文.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红花”与“绿叶”的思考 写作指导及范文展示.docx
- 高三英语一轮复习应用文写作:大众媒体(写作素材大全+练习).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学校教育中的AI与学生写作文.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讲评:人们往往把朴素误认作浅显,又把华丽误认作丰富.docx
- 高考作文模拟写作:“亲” “清”的新型人际关系 材料解读与范文.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