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九上第3课: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docx

部编语文九上第3课:我爱这土地 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1-

3、我爱这土地

教材分析

这是一首在现代诗歌史上被广泛传诵的抒情名篇,作于1938年11月。诗的第一节以一只鸟生死眷恋土地作比,形象抒发了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诗中写实和象征交织,描绘了土地、河流、风、黎明、暴风雨等一系列鲜明的意象来表达诗歌的丰富内涵。第二节一问一答,直抒胸臆,是本诗名句。

核心素养

通过自主合作学习,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细致梳理诗歌蕴含的信息,深入鉴赏诗歌,理解“鸟”“土地”等中心意象的深刻内涵,提炼诗歌逻辑和诗眼,深化对诗情的理解,感受诗歌深刻而丰富的内涵: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感受抗战历史,感受中华文化,感受知识分子的匹夫之责,自发确立和深化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培养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提高对美的欣赏、鉴别和评价能力;感悟中国爱国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激发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目标

1.梳理资料,了解并说出诗人艾青的相关信息及本首诗的写作背景。

2.通过默读、勾画挖掘诗歌背后的丰厚内涵,整体感知诗歌内容,探究理解并表述“鸟”“土地”“黎明”等意象的内涵。

3.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如默读感知、自由朗读、示范朗读、走动朗读、小组互读、小组齐读等)和恰当的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掌握赏、读结合的诗歌学习方法。

4.体悟诗歌饱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感受诗人的家国情怀和匹夫之害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重难点

1.把握诗歌的意象,领会其象征意义;品味诗歌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体会诗人对祖国真挚的热爱之情。

2.把握诗歌的主题,提高阅读和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突破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要注重朗读,朗读要贯彻课堂教学始终引导学生感受这首诗选取的意象表达的深沉而真挚的爱国情感。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设想

《我爱这土地》作为诗歌单元的名篇,应重点学习。因此,在教学中应注意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作品,解读作品,边学习边体会现代诗歌的基本特点,总结现代诗歌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诗歌的兴趣,为后面的学习打好基础。教读本课,应充分注重朗读训练,规范学生诵读过程中的语气、语调和停顿,在诵读中体会诗歌的思想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交流表达爱国主义感情的诗文名句,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些不朽的诗篇,都是爱国志士发自内心的呼喊。今天,我们来学习同一题材的现代诗歌名篇《我爱这土地》。

二、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1.作者简介。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诗人。早期诗风格浑厚质朴,格调深沉忧郁。抗战时期的诗作,格调昂扬。新中国成立后,作品思想更趋成熟,感情深沉,富于哲理。代表作有《大堰河——我自保姆》《光的赞歌》《向太阳》等。1932年在上海加入中国左翼美术家联盟,从事革命文艺活动。1935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我的保姆。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最高勋章。1996年5月5日,因病逝世,享年86岁。

2.解题,背景介绍

诗的题目是“我爱这土地”,旗帜鲜明地表达了对土地的热爱。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诗中出现最多的两个意象之一(另一个是“太阳”)。“土地”象征着生他养他而又多灾多难的祖国。对“土地”的热爱,是艾青作品咏唱不尽的旋律。

本诗写于1938年11月17日。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日本侵略者的铁蹄猖狂地践踏中国大地。诗人和当时文艺界许多人士一同撤出武汉,汇集于桂林。诗人满怀对祖国的挚爱和对侵略者的仇恨写下了这首诗。

三、初读课文,感知文意

朗读指导。

自由体的新诗,不同于旧体诗,字数、停顿、押韵没有严格的限制;随感情的表达,句子可长可短,字数可多可少,自由灵活,不拘一格。因此,我们在读现代诗歌的时候,一定要把握好诗歌的节奏、停顿,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培养自己的语感,理解诗歌所描写的对象及运用的表现手法.能够准确地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词语的重读与否,主要是由诗情感所决的。一般来说,能鲜明地表达出诗人情感的词语,包括中心语、修饰语,都应该重读。

第一步:听录音或教师范读。

第二步:用符号划分诗歌的停顿和重读的字词,以下为参考。

我爱这土地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第三步:学生自由朗读,探讨本诗的感情基调——悲怆而深沉。

第四步:朗读练习,推荐两名读得好的学生在班上朗读。

第五步:男生、女生分别齐读。

第六步:全班同学集体朗读。

第七步:背诵全诗。

四、合作探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qzxmj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从事中小学一线英语教学20多年,热爱学生,采用驱动任务型教学方式,教学效果良好,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曾经获得市先进工作者。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3月09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