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32T 2447-2013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操作规程  .pdfVIP

DB32T 2447-2013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操作规程  .pdf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65.020.30

B41

备案号:41148-2014DB32

江苏省地方标准

DB32/T2447—2013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

技术操作规程

DiagnosticTechniquesofIFAforMarek’sDisease

2013-12-30发布2014-01-20实施

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2/T2447—2013

前言

本标准按GB/T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的要求编制而成。

本标准由扬州大学提出。

本标准由扬州大学兽医学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金文杰、秦爱建、崔治中、殷俊、张鑫宇、刘岳龙、邵红霞。

I

DB32/T2447—2013

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操作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马立克氏病病毒感染的间接免疫荧光诊断技术中被检家禽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

的制备、用特异性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待检PBMCs感染的病毒。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682分析实验室用水规格和试验方法

3被检家禽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的制备

3.1待检样品的采集

按照抗凝剂与血液1:9,新鲜采集18日龄以上待检家禽的抗凝血,抗凝剂配制见附录A。

3.2外周血液单核细胞(PBMCs)的制备

将抗凝血缓缓加入装有市售的淋巴细胞分层液的试管中,使血液重叠于分层液上,用水平转子离心

机2000转每分钟离心30分钟。用毛细管吸取PBMCs层,置离心管中,用PBS(pH7.2、0.01mol/L,下同,

配制见附录B)以1000转每分钟离心10分钟洗涤1-2次,用PBS配成细胞悬液(约107个/毫升)。

4用特异性抗体做间接免疫荧光检测待检PBMCs感染的病毒

4.1抗MDV特异性抗体

作为第一抗体,采用抗MDVgB单克隆抗体BA4和BD8(扬州大学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实验室制备

保存)。

4.2FITC标记抗体

由于第一抗体为MDV特异性单克隆抗体,所以选用市售的FITC标记的抗小鼠IgG山羊血清作为第二抗

体。

4.3悬浮法间接免疫荧光操作过程

a)在1.5毫升离心管中加入100微升单细胞悬液,再加入100微升第一抗体,混匀,37℃作用

45分钟;

b)将细胞重新悬浮于1毫升PBS中,以1000转每分钟离心5分钟洗涤,重复一次;

c)以100微升PBS重新悬浮,加100微升FITC标记羊抗鼠IgG抗体,置37℃作用45分钟;

1

DB32/T2447—2013

d)将细胞重新悬浮于1毫升PBS中,以1000转每分钟离心5分钟洗涤,重复一次,最后一次离

心去上清备用;

e)将细胞重新悬浮于20-3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