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编制 .pdfVIP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的编制 .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学号:200720024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硕士论文开题报告

中学生学习倦怠的成因模型及其量表编制

DesigningofMiddleSchoolStudentsLearningBurnout

OriginQuestionnaireandtheConstructionofTheoryModel

姓名:石晶

指导老师:郑子健副教授

张又新教授

学科专业:应用心理学

研究方向:心理测量与人才测评

西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2009年3月

1、问题的提出

目前学习倦怠研究才起步不久,基本上是国外学者的研究,其中绝大部分是以大学生为

研究对象的,很少有研究涉及到中学生的学习倦怠。这可能是由于在西方国家,中学生的学

习相对轻松自由,而大学则是“宽进严出”,大学生的学习压力相对较大,故倦怠状况更为严

重。我国的情况与西方国家有较大的差异,大学生的学习任务较为轻松、学习压力小,而中

学生的学习负担情况不容乐观,这仅从教委的“减负”指示中就可见一斑。

中学生与大学生在个体发展和成熟程度、要承担的学业任务、生活环境等方面有很大的

不同,若简单地套用对大学生的相关研究结果放在中学生群体上是不科学、不妥当的。因此,

有必要对中学生群体的学习倦怠状况和成因进行探讨,尤其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阶

段,更应多加关注,以免对他们的将来造成不利影响。

目前,中学生学习倦怠现象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但还处在探索阶段,其产生原因和

作用机制还不明朗,因此对其成因进行研究非常必要。同时,目前国内外还鲜有专门针对中

学生学习倦怠成因结构编制的问卷,以致学习倦怠的成因难以用统一标准进行评价,阻碍了

学习倦怠的研究进展,因此,编制本土化结构化的中学生学习倦怠成因问卷就显得尤为重要。

2、文献综述

2.1学习倦怠的定义

在过去几十年中,对于倦怠的研究多集中于工作倦怠领域,特别是针对那些服务性行业

的从业者。随着这一领域研究的深入,有学者提出,学生在求学期间,也产生倦怠感,从而

开始了学习倦怠的研究(PinesKarf,1989;Meierschmeek,1959;Goldettal.1959等)。对

学生而言,学习倦怠(LearningBurnout)指的是因长期课业压力或负荷而产生的精神损耗,对

学校课业及活动的热情逐渐消失,对同学态度冷淡和疏离的行为、及成绩未如预期的好而对

1

学校课业呈负面态度的一种现象。

我们认为,职业倦怠与学习倦怠是可以进行类比的,学习可以看作是学生的“职业”。与

工作一样,学习是学生生活的重心,在校中学生一般每周有40个小时在学校和学习中度过,

这还不包括放学后、周末的学习时间,更毋庸论寄宿制学校的学生了。与工作一样,学习有

固定的场所(学校)、组织(教师和同学)、任务(知识掌握)和规则(学校纪律)。与工作一样,学

生需要从学习过程中获取回报(知识储备),从中树立信心和自尊,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因

此,职业倦怠的概念经过一定的修订能够用于学习倦怠的领域。

国内外关于学习倦怠的研究基本上是沿用职业倦怠的概念,其中以Freudenberger(1974)

和Maslaeh(1982)的倦怠定义被引用得最多。RiekLow(2001)提出,当学生无法有效的应对压

1

-1-

力,学校资源不够或是朋友不帮忙时,学生就会觉得空虚、精力被耗尽,就会出现倦怠。基

2

于Maslach对职业倦怠的定义,台湾学者(杨惠贞,1998)对学习倦怠做了如下定义:学生在

学习过程中因为课业压力、课业负荷,或其他个人心理层次上的因素,以至于有情绪倦怠、

3

乏人性化,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国内有研究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85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