钙镁磷肥的性质及应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2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植物营养环境;任务一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

1、植物营养

2、施肥原理

实训水培营养液的配制

任务二认识肥料

1、氮、磷、钾肥

2、钙、镁、硫肥及微量元素肥料

3、复合肥料及新型肥料

4、CO2气肥

5、有机肥料

实训真假化肥的识别(化肥的定性鉴定)

任务三合理施肥

1、施肥时期

2、施肥方法

3、施肥量

实训土壤速效氮、磷、钾的测定

实训叶面施肥

;土地、淡水、人口;第二章植物生产的营养环境;;烘干

~75oC;黄瓜中水分与固形物的比较;第一节植物元素与植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这种元素对所有高等植物的生长发育是不可缺少的。如果缺少该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

不可代替:这种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它元素所代替。缺乏这种元素时,植物会表现出特有的症状,只有补充这种元素后症状才能减轻或消失--专一性

;;植物体内17种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

(1)大量营养元素:

C、H、O、N、P、K、Ca、Mg、S

(2)微量营养元素:

Fe、Mn、Cu、Zn、Mo、B、Cl、Ni

(其中Ni是1986年发现的)

(3)肥料三要素:N、P、K;(一)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

(二)植物吸收养分的特性;根吸收养分的部位;根吸收养分形态;(一)植物根系对养分的吸收;1.养分自土体向根系的迁移

土壤养分到达根表的方式有三种:

质流、扩散、截获。

(1)质流:养分作为土壤溶液中的溶质随土壤溶液运送到根表的过程。运送动力是蒸腾作用。

(2)扩散:养分沿着浓度梯度向根表迁移,形成养分的扩散作用。特点是速度慢,距离短。

(3)截获:根系伸长过程中直接接触土壤颗粒,从其表面吸收养分。;2.养分在细胞膜聚集

到达根系的养分穿过细胞壁微孔,进入细胞质膜。

3.养分进入细胞原生质体

进入细胞质膜的养分,穿过各种细胞器,进入细胞参与各种代谢活动。

4.养分从根部运送到植物体各处

吸收进入植物体根部的养分通过木质部导管向植物体各部运送。;(二)植物吸收养分的特性;三、植物营养的阶段性;(一)植物营养临界期;(二)植物营养最大效率期;四、施肥的???本原理;(一)养分归还学说;;防止片面性:

1.有重点地归还养分,而不是全部归还。

2.因作物而异,豆科作物的固氮作用不容忽视。

3.单纯的归还忽视了氮肥的增产作用。;;;1.作物丰产是光照、温、水、养分、空气等综合作用的结果;

2.利用因子间的交互效应提高肥效是因子综合作用律的特点;

意义:施肥只是综合因子中起重要作用的一项技术措施;把任一因子孤立起来是不对的;施肥与灌溉结合、施肥与良种结合以及营养元素的配合等已成为不增加施肥量也能增产的有效途径;(四)报酬递减律;欧洲经济学家杜尔哥和安德森提出的;第二节土壤中主要养分元素的供给

与土壤施肥;一、氮素营养;钙镁磷肥的性质及应用;钙镁磷肥的性质及应用;植株缺氮的症状;钙镁磷肥的性质及应用;左为正常的秋季苹果叶;右为缺氮的苹果叶;钙镁磷肥的性质及应用;钙镁磷肥的性质及应用;(一)植物对氮素营养的需求规律;2.植物体内含氮化合物的种类

以有机化合物和无机盐的形式存在

有机化合物:

蛋白质、酶、核酸、叶绿素、维生素、生物碱、激素等

无机盐:

硝酸盐、NH3、NH4+有毒害作用;3.植物氮素营养失调的症状

缺氮:植物生长点细胞分裂和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瘦弱、分蘖分枝减少、根量少、叶片小、叶与茎的夹角小、叶色均匀变淡绿或黄色;老叶先黄,然后向上蔓延(氮素在植物体内有移动性)。

氮过多:植株徒长、叶色浓绿、叶片下披、贪青晚熟、茎杆软弱容易倒伏,抗病力减弱,品质变差、糖分减少、淀粉减少、硝酸盐含量增加。;2.土壤中氮的形态(全部是外来的)

水溶性速效氮源全氮的5%

A.有机氮水解性缓效氮源占40~50%

(95%)非水解性难利用占30~50%

离子态土壤溶液中NH4+N03-N02-

B.无机氮吸附态土壤胶体吸附

(1~2%)固定态2:1型粘土矿物固定

(铵态氮、硝态氮);2.土壤中氮素的转化(主要有7条途径);(1)矿化作用;(2)硝化作用

A.定义:土壤中的NH4+或NH3在硝化细菌的作用

文档评论(0)

mwq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