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心力衰竭总结ppt课件
目录contents心力衰竭概述心力衰竭的病因学心力衰竭的症状学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心力衰竭的治疗心力衰竭的预后与转归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控制
心力衰竭概述01CATALOGUE
0102心力衰竭的定义它通常是由于心脏结构和功能异常、代谢紊乱、神经体液调节异常等因素导致的。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无法有效泵血,以满足身体组织代谢需要的一种病理状态。
根据病因和病理生理机制,心力衰竭可以分为收缩性心力衰竭和舒张性心力衰竭。收缩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收缩功能下降,导致泵血减少,不能满足身体需要;舒张性心力衰竭是指心脏舒张功能异常,导致血液淤积在心脏内,引起肺淤血、体循环淤血等症状。心力衰竭的分类
心力衰竭的流行病学心力衰竭在心血管疾病中较为常见,其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普及,心力衰竭的发病率逐年上升。
心力衰竭的病因学02CATALOGUE
缺血性心肌损害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等原因导致心肌缺血,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心肌炎、心肌病等炎症性心肌损害由于病毒感染、自身免疫反应等原因导致心肌炎症,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心肌损害
长期高血压使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室肥厚和心力衰竭。高血压如二尖瓣关闭不全、主动脉狭窄等,使心脏负荷过重,导致心力衰竭。瓣膜疾病心脏负荷过重
心肌肥厚导致心脏舒张受限,影响血液回流,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心肌受到限制导致心脏舒张受限,影响血液回流,进而引发心力衰竭。心脏舒张受限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的症状学03CATALOGUE
肺循环瘀血呼吸困难、咳嗽、咳泡沫痰等。心排血量降低乏力、疲倦、头晕等。左心衰症状
水肿、腹水、肝大等。体循环瘀血发绀、气短、胸闷等。缺氧右心衰症状
心肌松弛性受损心肌松弛性减弱,心肌硬度增加,心脏舒张功能不全。心肌缺血心肌供血不足,心肌细胞缺氧、代谢障碍等。舒张性心衰症状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评估04CATALOGUE
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出现呼吸困难、乏力、水肿等典型症状。临床症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如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以及进行心脏听诊,检查心脏杂音和额外心音。体检结果血液检查如BNP或NT-proBNP水平有助于诊断心力衰竭。实验室检查诊断方法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了解患者的症状、既往史、家族史等。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医生会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以评估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如超声心动图、X光、CT等检查有助于评估心脏的结构和功能。030201评估方法
心肌梗死心肌梗死常引起心力衰竭,但通常伴有剧烈的胸痛和心肌酶学改变。急性肺水肿与心力衰竭引起的急性肺水肿症状相似,但通常发病更为急骤,水肿多局限于肺部。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等,可引起与心力衰竭相似的症状,但通常与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有明显的区别。心力衰竭的鉴别诊断
心力衰竭的治疗05CATALOGUE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通过抑制ACE减少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而抑制RAAS,并通过抑制缓激肽的降解而增强缓激肽活性及缓激肽介导的前列腺素生成,发挥降压和改善心室重塑的作用。通过抑制中枢和周围RAAS,抑制心肌和血管重塑,改善心功能,对控制心室率、改善心肌缺血和预防猝死有重要意义。通过利尿排钠,降低容量负荷,改善心室重塑,减轻心脏肥厚。通过增强心肌收缩力,减慢心率与房室传导而改善心功能。β受体拮抗剂利尿剂洋地黄类药物药物治疗
心脏移植对于顽固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机械辅助装置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机械辅助装置如人工心脏和心脏泵可以帮助患者维持生命。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通过双心室起搏纠正心脏失同步现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心功能状态。非药物治疗
心律失常肺部感染心源性肝硬化心源性肾衰竭并发症处据心律失常的类型和严重程度,采取相应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或电复律治疗。及时诊断和治疗肺部感染,控制感染症状,减轻心脏负担。针对肝硬化进行相应的保肝、去氨、降酶等治疗,同时注意改善心功能。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减轻肾脏负担,并对肾衰竭进行相应的治疗。
心力衰竭的预后与转归06CATALOGUE
如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等。患者自身状况如心功能分级、心肌梗死病史等。病情严重程度如饮食、运动、吸烟等。生活方式如家族史等。遗传因素预后因素
如反复发作的心力衰竭、出现严重并发症等。病情恶化心功能得到改善,症状得到控制,生活质量提高。病情稳定心力衰竭患者死亡率较高,长期预后不佳。死亡对于严重心力衰竭患者,心脏移植是一种治疗方法,但受限于供体、费用等因素,并不是所有患者都能接受。心脏移植转归
心力衰竭的预防与控制07CATALOGUE
123合理饮食、规律作息、适量运动等。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控制血压、血糖等慢性疾病,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控制高血压、糖尿病等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