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列教学反思.doc

人教版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列教学反思.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返璞归真,揭示本质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列教学反思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确定了高中数学课程总目标》:“使学生在九年制义务教育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在具体目标中指出:使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产生,结论产生的背景、应用、体会其中所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以及在后继学习中的作用,通过不同形式的自主学习、探究活动,体验数学发展和创造的历程。”

数列是新课程标准中必修模块数学5中的内容之一,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离散现象的重要模型,这使得数列在数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尤其在历届高考中频繁作为解答题的压轴题出现。

笔者作为一个青年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也尤为密切。历年來学生都无一例外的认为数列学习是较之集合、函数后又一难点,对于高一数学学习中两次“高潮”迭起,使得一部分学困生逐渐失去数学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故在教学中教师如何根据数学新课程的理念和目标,高一学生的认知特征和数学特点,积极探索适合高一学生学习数列的教学方式尤显必要。笔者在数列的后续学习中就如何围绕这两个主题一一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和数学思想方法一一类比教学的渗透作了一些尝试,点滴体会与读者分享。

一、 类比思维的概念及特点

类比法是根据两个或两类事物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方法,它是一种从特殊到特殊的推理方法,属于一种横向思维.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高度评价类比推理的作用,说”类比似乎在一切发现中有作用,而且在某些发现中有它最大的作用.”类比推理可发现新的数学知识和规律,类比推理可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及合情推理能力.因而,近年來高考试题中,类比推理的应用己成为高考命题的一个新亮点?类比推理题型新颖别致、背景独特,通常以类比推理为轴心,与数学思想、数学方法、数学知识进行整合,形成开放性的试题.此类试题极富思考性和挑战性,凸现新大纲对思维能力的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倡导的教育理念..由此可见,类比法在数学学习和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 案例分析

以一类简单的数列求和专题为例:

案例1、求数列n{ii+1)的前n项之和Sno

案例1、求数列

n{ii+1)

的前n项之和Sno

教学设计如下:

(教师):

写出S〃的表达式,(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列

的简写式)

(学生):

1

/?(/?+!)

(教师):数列中的每一项既不构成等差、也不构成等比,有无其它规律?(学生):每一项分式屮的分母是两个连续自然数的乘积,而且已是最简式;

(教师):能否还原其化简前的原形?

在这一提示下学生容易想到把数列的通项拆项成:(1\=--一—,类似地,用这

n[n+1)nn+1

-方法可解决通项满足(k为自然数,且kl)

-方法可解决通项满足

(k为自然数,且kl)的数列求和;

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认为:数学学习是个体认知结构从建立到扩展,再到精致的过程,即是个体不断完善口我认知结构的过程,课堂教学应紧紧围绕重组、扩展、完善学生的认

知结构这条主线展开;通项满足V1n(ii+2

知结构这条主线展开;

通项满足V

1

n(ii+2)

的问题解决

用不同形式的

表征加深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知识应用的体验、完善知识,而下面这一问题的解决,可发展和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

拓展:

(教师)当数列中的各个项以分式形式出项,且分式的分子是常数,分式的分母所对应的

n项求和ag+d)两数满足后一个与前一个的差为常数,即(a〃一坷则数列 的前

n项求和

ag+d)

11

+?

02(勺+) a,Aan+)在这个教学设计中,充分向学生渗透观察、分析、猜想、抽象、概括、归纳类比等各种数学思想方法,尤其是拓展部分,从特殊到一般,帮助学生对等差数列的本质的把握更是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案例2、求数列?2”}前n项之和S”.教学设计:

此时对学生己能熟练写出S“表达式,S“=1x2+2X2?+3x2彳+…+〃X2

(教师):数列中每一项虽不成等差数列,也不成等比数列,但把整体分割开来,不只有等差数列,还有等比数列,请指出英屮所蕴涵的等差和等比数列;

(学生):系数1,2,3,4…兀成等差,公差d=l,而因式活,…2“成等比,公比q=2,(教师)回顾:1)S”=2+22+2+…+2心+2的求和方法一一错项相减

///

2SZI=22+23+24+???+2rt+2M+,(利用错项相减消去了(ml)个项)

—S”=2+(22+…+2)—(2?+2?+???+2)-2”昭=2

文档评论(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好文件大家想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