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活动化教学,让小学美术课堂展现精彩
教学活动的设计将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如果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过于单一,只是强调对学生进行美术知识或技巧的灌输,那么学生将难以基于自身兴趣和想象主动进行创作,无法真正融入美术世界。在课程改革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美术教师对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进行了优化和完善。他们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和内心需求,为他们创建高品质的活动,以展现美术课程的魅力,打造优质的美术课堂。
一、开展生活化活动,激活学生思维
美术课程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小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这些经验将成为学生创作美术作品和激活思维的基础。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积极开展生活化美术活动,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并帮助他们在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进行深入思考。不过,教师应注意,生活化活动并不意味着脱离教材。教师需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从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心理需求出发,设计新颖有趣的学习活动,迅速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知识和技巧的热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获,并全面成长。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废旧物的新生命》一课时,课程教学目标是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环保意识,培养他们变废为宝、爱护环境的习惯。在这个教学内容和目标的指导下,教师可以以实际生活为基础,引导学生进行有趣的创作。具体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收集家中的废旧物品,并提问:“在你们的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过将废旧物品变成有用物品的经历?”学生回答完毕后,教师应该给予学生鼓励,并让他们尝试用自己携带的废旧物品创作出有趣、有意义的作品。如果学生携带的废旧物品种类不多,可以让他们以小组合作形式进行创作。创作结束后,教师可以邀请学生上台介绍自己的创作理念,师生可以对作品进行评价和讨论。
在生活化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通过课堂提问和物品搜集的方式,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生活经验利用废旧物进行创作,为学生的美术创作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美术活动的积极性,又可以保证课堂的质量和效率。
二、举办创意活动,发挥学生个性
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大部分学生上交的作品相似度极高,且缺少灵动性与想象力。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师教学的语言苍白,未深入挖掘学生个性,导致学生创作灵感严重缺失。在密闭的空间内,学生无法对教学内容产生兴趣,更难以开展美术创作。因此,教师可积极举办创意活动,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探索,深入挖掘学生的创作潜能,带领学生在学习目标的驱动下自由地开展动手创作。在学生面临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时,教师可以从旁对其进行引领,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山水画》一课时,如果教师仅仅让学生观察教材,并辅以语言对其进行讲解,那么将难以在学生的脑海中勾勒出美妙的画面,也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先带领学生在室内观赏美术大师创作的山水画,再带领学生一同走进大自然,观看远山、白云及流水,选择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特绘画视角,创作一幅灵气十足的山水画。学生在欣赏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过程中,可以与同伴一同研讨创作思路,拓宽创作思维。当学生没有绘画灵感时,教师需从旁引导,帮助学生感受远景与近景的不同,学会在画面中留白。无论学生画出怎样的作品,教师都需要予以鼓励,使学生能大胆进行创作,呈现出个性化的艺术作品。
开展创意活动,从旁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引领与启发,可以真正突出学生的思维个性,使其将眼前所见与内心想法融入艺术作品创作中,这样,既可以有效突破传统教育模式的弊端,又可以增强学生成就感与自信心,有利于学生美术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设计鉴赏活动,强化学生审美
强化学生审美能力与鉴赏能力是小学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但仅仅依靠教师单向的讲解,很难让学生完全领会鉴赏技巧,提高鉴赏水平。设计鉴赏活动时,教师应积极采取问题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从正确的方向鉴赏艺术作品,带领学生深入思考。同时,教师需结合教学内容及课程要求,为学生设计多元化的鉴赏问题,帮助学生对艺术作品进行全方位的深入赏析,在不断的解答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艺术作品创作规律及思路,强化学生的鉴赏力。此外,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可对其美术素养产生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有利于后期针对性教学。
例如,教学人教版小学美术《珍爱国宝——古代的青铜艺术》一课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逐步展示不同时期所制作的青铜器纹样、造型、使用方式等,依据不同年代青铜器的特征,向学生提出多个角度的问题,促使学生在回答过程中逐渐掌握相应的知识点。首先,教师可以播放青铜器的铸造过程,并向学生提问:“通过观看影片,同学们是否已经了解了青铜器的制作流程?”继而带领学生了解制造工艺。然后,教师可利用现代技术为学生展现我国最著名的青铜器——司母戊鼎,让学生仔细观看其造型和纹样,并提问:“通过观察,你觉得这件青铜器具有怎样的特征?会被用于何种场合呢?”学生在逐渐寻找答案、回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