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2年第2期
动词虚化与对外汉语教学
高顺全
提要
现代汉语的很多介词和相当一部分结果补语、趋向补语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虚
化在认知上是有理据的。动词虚化为介词主要有类变和句法功能扩大两种情况。动结式、动
趋式中后项动词(准词缀)的虚化主要表现为语义上由具体到抽象、适用范围扩大的泛化。虚
化与学习者的习得顺序有关。作者就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意识地吸收利
用虚化问题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些具体的观点和做法。
关键词
动词虚化;对外汉语教学
实词虚化是语言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现象。汉语动词虚化的结果主要有两种。一是动词的
意义虚化后?其词性也随之改变———由动词虚化为介词;另一种是单独使用时体现动词意义?
但后附在别的动词后意义虚化?体现的往往是前一动词的结果或方向意义?有的甚至由表示空
间方向转喻为表示时间?是一种时体成分?在句法上表现为结果补语和趋向补语。
现代汉语的大部分介词都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其中有些词还没有完全虚化?有些词还
是动、介兼类?有些词到底是不是介词还有争议。如何区别和正确使用这些词语对外国学生来
说是比较困难的。汉语中很多动补结构的复合词和短语如“V掉/死”、“V下来/下去”中的补
语等都是教学中较难解释的。补语教学和介词教学都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我们认为?
联系研究动词虚化问题无论是在课堂教学方面还是在对外汉语教材编写方面都有帮助。本文
准备就这些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汉语动词的虚化
动词虚化的过程就是词义由实到虚、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意义上看?动词虚化首先表
现为实在义素的部分或完全消失、脱落。从形式上看?动词虚化的结果主要有两种:(1)词语的
功能扩大化?即一般所说的兼类。(2)句法位置的基本固定化。动词一旦在语义上泛化?它就
失去了实词范畴的特征?逐渐取得语法标记的地位?即发生类变?由动词完全虚化为介词。还
有一种情况?当一个词丧失了实在的语义内容?就会逐渐发展成为一个词缀。汉语里有些结果
补语、程度补语就属于这种情况。下面分别讨论。
1.1动词虚化成介词
从历时角度看?汉语大部分介词是由动词虚化而来的。常见的有:把、被、将、比、叫、让、
由、给、沿、照、和、跟、同、与、往、连、趁、距、离、替、依、据、按、为、除、随、用、拿、向、朝、在、通过。
有多种机制导致了实词的虚化。总的来说?动词虚化成介词或词缀在认知上是有理据的。
19
隐喻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种。以“通过”为例?动词“通过”较早用于空间领域的位移。其认知图 景涉及的要素有路径和目的地。它和空间、时间密切相关。随着语言的发展?“通过”的句法功 能扩大了?成了一个动介兼类词。其介词用法就是虚化的结果?这时它不再表示空间领域的路 径?只表示实现某种行为的手段或方式。其空间性基本丧失?时间性也淡化了。发生这种虚化 的动力是客体经过一定的路径达到某一目的地跟行为主体通过某种方式或手段达到某一目的 之间的认知图景是象似的。动词“通过”和介词“通过”语义上的关联是通过概念隐喻建立起来 的:方法是路径?结果是目的地。 当然?并不是每一个动词的虚化都能找到合理的解释。但有一点是可以确定的?具体的动 词总是有较强的空间性。动词空间意义的逐渐消失、时间意义的逐渐增强都是虚化的表现。 从空间意义向时间的演变也是一个隐喻过程?即由空间域投射到时间域。以“在”为例?“在”的 本义是“存在”?后接表示处所的词语。当“在”字短语在表达中成为主要动词的附属成分时? “在”就虚化为介词?后接成分也扩大到时间、范围、对象等。当“在”后接的处所对于其后的动 词短语来说不太重要时?“在”进一步虚化为一种时体标记。例如: (1)a.他在家。 b.他在(家)睡觉。 c.他在说话。 具体到单个的动词?虚化的年代和程度是不同的。有的虚化得比较彻底?但有些虚化程度 还不高?很多介词还保留着动词的功能。 虚化程度高的动词词性发生了类变?它们完全丧失了动词的功能?只在意义和用法上还能 隐约看出原来动词的意义。例如“被”的介词用法是从它的动词意义“遭受”、“蒙受”虚化而来 的?现代汉语中“被”已经虚化为一个句法标记?但它的不如意用法却和其动词意义有密切的关 系。当然?这种意义还在进一步虚化?“被”的中性用法的日益增多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 但大多数动词虚化的结果只表现为句法功能的扩大。原来的动词意义和功能还保留着? 同时增加了介词的意义和用法?这就是所谓的兼类词。 介词基本上是一个封闭的类?按赵淑华(1996)的统计总数有76个。一般认为?动介兼类 词有以下19个:按、把、比、朝、代、当、对、给、跟、经过、离、让、随、替、通过、为、为了、向、在。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医学的影像物理学》章后习题__考试重点.doc
- 冀教版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册数学期末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ECE R 85 用于驱动M类和N类汽车的内燃机净功率或电力驱动机构30min最大功率测量认证的统一规定.pdf.docx
- 高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精品课件.pptx
- 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安全管理方案.doc
- 城市轨道交通车辆电气控制 教案.pdf
- JB∕T 13434-2018 矿井提升机和矿用提升绞车 变频传动电控设备 检验规范.docx
- 钢结构课程设计-计算书.pdf
- QBT1333-2024背提包国家标准.pptx VIP
- 2025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情节概括+课件.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