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10课 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4页共NUMPAGES5页

第10课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

A组必备基础巩固

题组1村落的产生

1.中国古代北方传统村落在形成过程中,由于经常面临干旱、洪涝、降雪等多元且频发的灾害,治理中总结出“排蓄一体,以蓄为主”的治理目标,并创建出以井、窖等非生态型为主的设施,区别于南方“排蓄一体,以排为主”和以水系、基塘等生态型为主的治理模式。这说明()

A.自然环境决定村落形成发展

B.北方的经济水平明显高于南方

C.村落建设体现劳动人民智慧

D.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2.在新石器时代的村庄里,三种早期的手工业——制陶、冶金和纺织得到了快速发展。村民们利用制造的器物储存食物,打造武器,制成衣服,并出现了专门从事这些行业的人。这说明()

①村庄生活促进了劳动分工②农业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③私有制和阶级的初步产生④社会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

A.①②B.②③

C.①④ D.②④

3.村落,从一般意义而言,是作为人们赖以生存的地理性空间,为人们提供物质资料生产的场所,满足人们生存的经济基础。原始村落()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其形成受政治因素影响

C.于食物采集时期出现

D.其分布由地理环境决定

题组2集镇的出现

4.下表是唐宋时期商业发展的情况,下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朝代

发展情况

唐朝

城市商业区域扩大到城外,形成草市

北宋

草市或集、墟在交换发达的基础上,逐渐发展成固定的市镇

A.政府扶持市镇经济发展

B.市镇成为城市和乡村的桥梁

C.经济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D.城市商业活动打破时空限制

5.在明中叶兴起的城镇中,不仅出现了大量以商品集散或转口贸易为主要功能的商业性城镇,更重要的是出现了以手工业为专业特色的市镇。这说明当时 ()

A.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繁荣

B.资本主义萌芽在城镇中出现

C.商品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D.城市经济中手工业比重增加

题组3城市的产生

6.在地摊经济火爆的宋朝,商贩占道经营现象普遍。为此,宋真宗曾下令加宽街衢,禁鼓昏晓,复长安旧制,但收效甚微。后来,宋神宗开征“侵街钱”,宋徽宗征收“侵街房廊钱”,政府最终承认了商贩占道经营行为的合法性。这说明宋朝()

A.统治者不再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巧立名目增加税收以充实国库

C.商业发展严重影响街衢正常交通

D.商品经济发展推动城市管理改革

7.中国古代在都城之外通常还设立陪都,作为都城职能的补充。唐朝以长安、洛阳构筑东西平衡的两京制,明朝则以南京、北京构筑南北平衡的两京制。这一变化反映了()

A.辽阔疆域有效管理的实际需要

B.非首都功能疏散承载作用强化

C.政治中心东移与经济重心南移

D.大运河的修建决定了都城布局

8.据《甘肃通志》载:庆阳府人“好稼穑务本业,有先王遗风,陶复陶穴以为居,于貉为裘以御寒”。对材料中的民居说法正确的是()

A.是窑洞,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北方

B.是巢穴,主要出现在我国的南方

C.是土楼,因为当地已经发展农业

D.是帐篷,因当地以动物皮毛御寒

题组4世界各地的民居

9.“罗马建筑师想让罗马市民欣赏到他们创造的宏伟”,通过这种方法更能使罗马人感到自身是高大建筑物和建筑物所代表的巨大帝国的一个有意义的部分。其宏伟的表现形式是()

A.穹顶建筑或拱门与柱式结合

B.颁布《罗马民法大全》

C.建立罗马帝国

D.复合式公寓

10.下面是古罗马复合式公寓的图片,这一类型建筑在古罗马大量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古希腊文化的影响

B.适应气候类型的特点

C.工商业发展的需要

D.缓解人口剧增的需要

B组关键能力提升

11.市镇是在集市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区域工商业中心。有学者对明清时期苏州府、松江府所属市镇的数量变化情况进行了统计(见下表),据此可反映出 ()

年代

1550年

以前

1551—

1722年

1723—

1861年

1862—

1911年

苏州府

102个

128个

157个

264个

松江府

59个

113个

167个

369个

A.“苏湖熟,天下足”的经济地位形成

B.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C.江南市镇经济呈现持续发展的态势

D.近代通商口岸开放冲击了江南市镇

12.城隍庙是地方百姓祭祀城池守护神的场所,一般说来,分布在县级以上的城市。但是,明清江南地区许多市镇都设置了城隍庙。这反映了明清时期 ()

A.统治者重视百姓的教化

B.民间祭祀先祖之风盛行

C.江南地区商品经济发展

D.江南城市布局日益合理

13.客家土楼是福建龙岩、漳州一带普遍存在的一种极具特色的“抵御性”城堡式集体建筑,在其庞大的建筑内,同一祖先的子孙形成了一个独立的社会,共存共荣。据此可知,客家土楼()

A.代表了传统建筑技术的最高水平

B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