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docVIP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课后习题 第八单元 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6页共NUMPAGES8页

第20课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

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

1.(河北高一期末)1957年,赫鲁晓夫提出几年内在人均畜产品产量方面赶上美国,1961年他又声称要在较短时间内基本建成共产主义社会。这些做法 (B)

A.突破了计划经济模式

B.严重脱离苏联社会实际

C.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

D.直接导致了苏联解体

解析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在经济建设上急于冒进,提出的目标不切合实际,故选B项;赫鲁晓夫改革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只是对苏联模式的修补,排除A项;不切合实际的目标不会充分调动劳动积极性,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排除。

2.(山东高一期末)20世纪50年代末,苏联陆续出台了农业新措施,由国家通过计划以公顷计算收购量,按地区分别规定的统一价格收购一部分农产品,其余农产品可在市场上自由出售。这一措施有利于(C)

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B.促使苏联经济进入市场轨道

C.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D.为实现工业化积累所需资金

解析据材料可知,赫鲁晓夫通过市场化调节和提高农产品价格来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选C项;材料说明当时苏联尝试着减少国家对农产品销售的控制,排除A项;赫鲁晓夫改革并未彻底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排除B项;到20世纪30年代,苏联通过两个“五年计划”已经实现了工业化,排除D项。

3.(江苏高一期末)苏联某领导人执政时期,在工业领域推行“新经济体制”改革等措施,效果有限;为了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他坚持优先发展重工业,特别是与军事国防相关的工业部门,使国民经济更加畸形发展。执政后期,社会矛盾丛生,发展缓慢。该领导人是(C)

A.斯大林 B.赫鲁晓夫

C.勃列日涅夫 D.戈尔巴乔夫

4.对下表所反映历史现象的准确理解是(B)

1951—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年

10.25

6.45

4.95

A.斯大林工业化导致经济逐渐萎缩

B.赫鲁晓夫经济改革成效相对较显著

C.勃列日涅夫执政致使经济陷入停滞

D.戈尔巴乔夫改革没有解决经济问题

解析根据表格信息可知,1951—1960年苏联国民收入增长率最高,这一时期与赫鲁晓夫改革的时间(1953—1964年)基本符合,故选B项。

5.有学者认为,戈尔巴乔夫实施“加速发展战略”意图扭转苏联经济停滞,在初期经济效果不佳时提出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在所有制形式方面,国家、集体、个人不分主次,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收效甚微下又骤然转向政治领域。该学者意在说明苏联改革进程中(A)

A.存在过激倾向,缺少宏观规划

B.否定社会主义制度

C.放弃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

D.完全照搬西方模式

解析材料反映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过激倾向,缺少宏观规划,故选A项;题干中的信息没有提到社会制度问题,排除B项;“更大范围的经济改革”“缩小国家所有制比重”都是国家对经济控制的表现,排除C项;“加速发展战略”体现的是对苏联经济停滞现象的关注和调整,不是完全照搬西方模式,排除D项。

6.(山西高一期末)有人批评苏联:由于其引擎结构设计失当,这部大车在走了一段距离之后,驾驶人员虽然猛踩油门,引擎却不但不加快,反而越来越慢,最后再也不能向前走了。这一评论主要针对苏联(D)

A.改革的局限性

B.计划经济的局限性

C.工农业比例失调

D.体制的弊端

解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苏联模式的弊端逐渐显现,使得苏联经济发展日益放缓,最终在20世纪80年代陷入彻底的僵化,故选D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局限性也集中体现在难以突破苏联模式的弊端,排除A项;计划经济体制只是苏联模式在经济方面的体现,排除B项;工农业比例失调也只是苏联模式弊端的外在表现,排除C项。

7.(湖南高一期末)美国曾在苏联周围建立了几十个电台,用苏联各民族语言全天候对苏广播。苏联那些多年来在西方“声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亲西方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认为,美国和西方国家的“道德和政治高于苏联”。苏联领导人所有的外交活动,都被解释成“极权主义的苏联”同“自由的西方”的对抗。这说明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D)

A.国内民族分离主义情绪高涨

B.没有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

C.改革放弃共产党的领导地位

D.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

解析据材料可知,美国通过广播电台传输美国的文化价值观,对苏联进行“和平演变”,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苏联国内的民族分离主义,排除A项;没有突破体制是根本原因,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苏联改革的内容,排除C项。

8.1948年南斯拉夫被开除出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后,与苏联和东欧国家断绝了外交关系,走上社会主义自治道路,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下列选项属于南斯拉夫改革的是(C)

A.强调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