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2经济与社会生活课后习题 第4单元 村落、城镇与居住环境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doc

  1.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3页共NUMPAGES5页

第四单元过关检测

(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据文献记载:“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五里则建屋三间,四面置榻,以为聚墟之所。”下列对“墟”认识正确的是()

A.古代村民定时集会的场所

B.明清时期商人聚集的会馆

C.官府设置和管理的农村集市

D.农村兴起的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村落有墟,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可知“墟”是交易场所,不是定时集会的场所,故A项错误;会馆不是交易场所,故B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官府设置和管理,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每二日一集,百货萃焉”说明“墟”是农村兴起的定时而聚的贸易市场,故D项正确。

2.在对先秦时期古城遗址的发掘中,发现当时已有专门的排水系统。如二里头木结构排水暗沟、偃师商城石砌排水暗沟、安阳殷墟陶土排水管道、周原卵石排水暗沟等。这说明()

A.先秦时期各地存在密切联系

B.先秦时期农业灌溉技术发达

C.先秦时期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更先进

D.先秦时期居民重视对环境的改造利用

答案D

3.夏、商都城往往以宫城为中心,宫室组群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官舍、民居、作坊、道路等环绕其周围。凡是宫室建筑都建于地面土阶之上。这反映出当时()

A.经济发展水平普遍低下

B.城市布局体现皇权至上

C.古代都城模式已经定型

D.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以宫城为中心”“沿中央轴线作对称布置”“地面土阶之上”,可知夏、商都城的布局都体现一定的规矩,这说明礼制观念影响城市建设,故D项符合题意;夏、商时期经济得到了发展,排除A项;夏、商时期还没有建立皇帝制度,无法体现皇权至上,排除B项;古代都城模式仍在变化中,尚未定型,排除C项。

4.下面是古代某地的民居平面示意图。结合其特点判断,该民居应该位于()

A.两河流域 B.古代中国

C.古代罗马 D.古代埃及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图片中“前庭”“中庭”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古代埃及民居中的庭院是家庭活动的场所,院落的周围有柱廊,故D项正确。

5.古代雅典的城市建筑呈现出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街道体系也缺乏规划,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唯其如此,雅典人创造了独特的文明。这说明雅典城市设计 ()

A.有利于人文精神的产生

B.与其民主政治脱节

C.与民主政治形成互动效应

D.可成为现代城市的典范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宗教区、公共活动区和私人区混合的格局”“城市一直延续到郊区和乡村。富人区和贫民区均衡地散布于城市之中”,可知古代雅典城市设计体现了民主观念,即城市设计与其民主政治的行为和观念形成互动效应,故C项正确。

6.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住在圆锥形的帐篷中。亚马孙雨林中处于刀耕火种阶段的印第安人,他们住在圆形的公共居所中。导致上述现象的共性因素是 ()

A.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

B.改进生产工具的需要

C.土地轮耕方法的采用

D.共同宗教信仰的影响

答案A

解析北美大平原的印第安人过着游猎生活,而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处于刀耕火种阶段,他们均需要定期迁徙,因此他们的民居是容易拆迁的圆锥形的帐篷或者是圆形的公共居所,这是其生产力水平相对低下的反映,故A项正确;B项不符合题干材料,故排除;C项只符合亚马孙雨林中的印第安人,故排除;题干材料未涉及宗教信仰,故排除D项。

7.美国学者在《工业革命变革世界的引擎》中指出:“对英国劳动人民来说,工业革命是一次难以忍受的经历。但是……劳动人民在城市与工厂里集中起来,这就为改善他们的处境开辟了道路。”上述材料的主旨是()

A.工业革命是造成劳动人民苦难的根源

B.农村人口向城市集中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C.劳动人民团结起来革命是改善处境的主要方法

D.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作者认为尽管工业革命会给劳动人民带来难以忍受的冲击,但随着城市和工厂的发展,他们的处境将会得到改善,即工业化和城市化有利于改善劳动人民的处境,故选D项。

8.下面为近代前期中国城市化比率统计表(单位:%),据此判断该时期()

年份

中国

北部

中国

西北

长江

上游

长江

中游

长江

下游

两广

地区

云贵

地区

均值

1843年

4.2

4.9

4.1

4.5

7.4

7.0

4.0

5.2

1893年

4.8

5.4

4.7

5.2

10.6

8.7

4.5

6.3

A.地域间差异不断缩小

B.江南地区城市化发展较快

C.近代化运动效果显著

D.北方地区明显落后于长江流域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1893年相较于1843年长江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tan66040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