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四年级语文:18、《颐和园》教学设计.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修订小学语文配套教材

新修订小学语文配套教材

语文教案

ChineseLessonPlans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语文教案/小学语文/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编订:XX教育机构

编订:XX教育机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2页

精品教学设计

18、《颐和园》教学设计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

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四年级语文科目,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

金碧辉煌、堤岸、隐隐约约”等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部分。

4、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5、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2至5自然段开头一句的作用,理清文章的写作顺序。

2、指导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积累、运用语言。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按游览地点变化、抓住特点写景的方法。

第3页

精品教学设计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一、提出学习目标

1、导入新课

(出示颐和园全景图)

同学们,在我们首都北京的西北郊有一座世界闻名的皇家园林,你们知道是哪里吗?

教师板书课题并强调“颐”的笔顺。

2、提出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中的句子。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再读课文,小组自己解决有关词语方面的问题。提出不懂的问题。

(4)、能结合对课文的学习,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二、展示学习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提出展示要求:

1、小组内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的顺序进行展示。

第4页

精品教学设计

2、别人展示时,其他同学要学会倾听,并做好点评。

(一)基础知识展示(小组内)

1、这节课,我学会的词语有:“大殿、长廊、绿漆、神清气爽、金碧辉煌、堤岸、隐隐

约约”等词语。

2、我会用“耸立”和“隐隐约约”等词语各说一句话。

3、我会流利地朗读课文。

4、我会解答(课后思考题、每课一练的题目)。

5、我会思考(提出问题,特别是有价值的问题)

(1)、作者写了颐和园哪些地方的景色?

(2)、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写颐和园的?

(3)、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体会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6、老师小结:这些有价值的问题就是我们下一节课的学习目标。

第二课时

一、承接上课时,导入本节课学习目标。

二、学文悟情展示

(一)汇报交流: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5页

精品教学设计

1、生1:我从课文中找出能够体现作者游览顺序的句子,并体会到它们在课文中的作用:

①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②走完长廊,就来到了万寿山脚下。

③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

④从万寿山下来,就是昆明湖。

我体会到这些句子在课文中的作用:这些句子都是过渡句,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这些句子清楚地交代了作者的游览顺序;(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及十七孔桥。)这些句子可

以帮助我们给课文分段。游记这类文章的特点是“移步换景”,一般是一处景观为一段。

生2:课文开头就点明了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颐和园景色优美;颐和园很大,占

地范围广。

生3:我从“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知道这一句说明长廊的

位置:离大门不远。还说明长廊的特点是长,“一眼望不到头”。作者是用具体准确的数字来说

明长廊的长的。“这条长廊有700多米长,分成273间。”

生4:画的内容包括“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画没有哪两幅是相同的。”这说明画的内

容丰富,题材广泛。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

生5:。“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一种花还没谢,那一种又开了。”这句说明了长廊两旁的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第6页

精品教学设计

花木品种多、数量多;“开”和“谢”是一对反义词,形象地说明了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的景色特点。

“使人神清气爽”的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这句话间接地说明了长廊是昆明湖边的一处美

景。长廊在昆明湖的右边。

生6:作者游完长廊,站在万寿山脚下,抬头一看都看到了佛香阁:八角形宝塔,建在

半山腰,三层顶上所铺的黄色琉璃瓦闪闪发光。排云殿:一排排、金

文档评论(0)

137****313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