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有”数学课堂之有质疑(施会斌) .pdfVIP

“五有”数学课堂之有质疑(施会斌) .pdf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有”数学课堂之有质疑

长兴县第二实验小学施会斌

朱熹曾说“: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所谓质疑,应当界定为

人们在学习或工作中,遇到一些按常规推理或原有思维定式无法解决的问题,从

而产生、提出疑问的心理过程。它的最大特点是,人们怀着渴望求知的心情,对

某个问题探个究竟,促使人的智力活动日渐丰富。

一、为什么要培养小学生的质疑能力

质疑是创造的基础,是激励、激活创造性思维、产生求新求异欲望和敢于

进行创新活动的源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质疑是科学进步的基础。

1.在质疑方面,目前学生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是没有质疑精神,二是不敢

质疑

2.学生质疑现状分析

①无疑可质。主要表现有二种形式,第一种是过分依赖老师和书、传统的结

论性教学,教师讲,学生听,学生习惯于教师给出现成的结论或答案。第二种是由

于部分学生基础差或缺乏思维能力,碰到问题时就不往下想了,或根本就没有提

出问题去质疑的意识。

②不敢质疑。从学生心理角度分析,主要是由于他们存在自卑紧张的心理。

许多学生怕提不出“好问题”而被老师看轻或被同学取笑,因此他们宁可把问题

放在头脑里,也不愿将它提出来。

③没有机会质疑。课堂上由于时间的紧迫,教师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

所以大多数的教与学均由教师或部分优生包办代替,其他学生得不到质疑发言

的机会。

④质疑的误区。在实际教学中,有部分教师由于没有抓准提问的契机,或者

不懂提问的艺术,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

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这只会让学生的思维得

不到训练。

二、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1.营造氛围,使学生敢问

2.教给方法,使学生会问

引导学生会问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①从课题入手

“圆的认识”这样学生的质疑就紧紧地抓住这节课的目标。

②从新旧知识的联系转折处质疑

如在教学“能被2和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学生提问:能否根据个位上

的数字来判断这个数能否被3整除?通过尝试,这种方法行不通,进一步激发

学生的探索欲望。

③从知识生长处质疑

④从“解法”处质疑

解题方法是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在学习计算题、解决问题时,可鼓励学

生质疑:“还有没有其它解法?怎样算简便?”

⑤从实际生活中质疑

如在教学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时,可引导学生质疑,在现实生活中是不是计

算棱长总和时都是计算12条棱长的总和呢?

总之,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有利

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在小学数学课

堂上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给学生提供质疑的空间和充足的时间,培养学生的创

新思维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质疑”真正成为新课堂一

道亮丽的风景线。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6****3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