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pdf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龙源期刊网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

与《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对比

研究

作者:古明

来源:《现代教育科学》2018年第11期

摘要[]《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实

施10余年后对其内容进行了修订。本文通过对比两版《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的修订内

容,分析了新版课程标准的修订特点,我们发现新课标具有进一步明确高中课程定位、改变课

程结构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修订课程内容以发展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以及新增学业

质量水平标准以明确课程评价体系等特点。修订后的课标明确了英语课程的育人任务,倡导英

语学习活动观,同时也对高中英语教师及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关键词[]英语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学业质量水平;英语学习活动观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18)11-0093-08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8.11.018

一、引言

《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课标(2017年版)》)于2018年

1月16日向社会公布,新课程标准对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以

下简称《课标(实验)》)实施14年后进行了改进与提升。《课标(2017年版)》贯彻了党

的十九大所提出的“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推进

教育公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要求,以马列主义、毛

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思想为指导思想,规定了教育目标和教育内容,是国家意志在教育领域的直接体现[1]。《课

标(2017年版)》肯定了《课标(实验)》实施10余年的教育理念和实践,但也同时指出,

面对新时代经济、科技的迅猛发展及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面对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新形势,

《课标(实验)》还有一些不适应和亟待改进的地方。

二、文献综述

由于《课标(2017年版)》于2018年1月颁布,目前对它的研究非常少。但自2003年

《课标(实验)》颁布以来,国内学者就不同的切入点对其进行了多角度的研究,主要分为以

龙源期刊网

下3大类:第一,对《课标(实验)》理论基础进行探讨;第二,对《课标(实验)》特点,

及其与我国高中阶段英语教学现状适应程度进行探讨;第三,在《课标(实验)》的指导下,

对教师角色、教师素质的新要求进行探讨。

对于《课标(实验)》的理论基础,杨敏认为它体现了人文主义的教育理念[2];程晓

堂、龚亚夫探讨了《课标(实验)》所体现的语言观、学习观以及语言教学观,认为《课标

(实验)》属于多元教学大纲[3]。自《课标(实验)》颁布以来,国内很多学者认为《课标

(实验)》具有在课程设计上体现了整体性与灵活性,在课程目的中强调外语在提高国民素质

中的特殊作用,课程内容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教学过程中突出语言的实践性等特点

[4][5]。除了探讨《课标(实验)》的特点之外,也有学者探讨《课标(实验)》是否与我国

目前英语教育现状相吻合以及是否与将来英语教育发展需求相吻合[6][7]。他们分析了《课标

(实验)》所提出的教育教学目标与各个地区英语教学现状的适用性;他们还将《课标(实

验)》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多种有特色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从社会发展视角探讨其适用

性。另外,国内也有许多学者探讨了《课标(实验)》问题及局限性。葛炳芳指出目前高中英

语课程改革现状与《标准(实验)》所提出的要求还有距离,特别是在边远地区,教师素质达

不到要求,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况[8]。桑紫林与庞文慧均调研了《课标(实验)》背景下

初中、高中、大学的衔接问题,指出《课标(实验)》在这一方面的文本表述上存在不足,还

需加强对三个阶段的衔接问题进行阐释[9][10]。通过上述文献我们可以发现,《课标(实

验)》具有它作为过去10余年纲领性文件的优点,但在实践过程中,它的一些局限性也凸显

出来。

除了对《课标(实验)》本身理论基础以及对其评价的研究,怎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课

标(实验)》的理念,以及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LFF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