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2).do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上册课后习题 第3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 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2).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PAGE5页共NUMPAGES7页

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9课两宋的政治和军事

一、选择题

1.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赵普回答:“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A.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

B.设诸路转运司统管地方财政

C.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

D.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为了避免出现唐末藩镇割据的局面,北宋政府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A项正确。

2.《宋史》记载:“艺祖(太祖)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自时厥后,子孙相承。”由此反映出宋朝治国的特点是()

A.无为而治 B.设置南、北面官

C.崇文抑武 D.强化君主专制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治国的特点是崇文抑武,故C项正确;太祖革命与无为而治矛盾,故A项错误;辽朝的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故B项错误;宋朝“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与君主专制得到强化无关,故D项错误。

3.下面是中国古代某个朝代的地方权力分配示意图,这一分配()

A.提高了行政效率

B.体现了崇文抑武的方针

C.实现了权力制衡

D.有利于预防地方动乱

答案:D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是宋朝的地方管理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与题干材料无关,排除。

4.澶渊之盟后,宋辽边界“生育蕃息(繁衍),牛羊被野,戴白之人(白发老人),不见干戈(战争)”。从材料中可以看出()

①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削弱②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③澶渊之盟为宋辽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和平的环境④澶渊之盟后,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

A.②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由题干材料可知,澶渊之盟后,宋辽之间维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故②③正确。故选A项。

5.下表是北宋几个年度的财政收支情况明细,从中得出的信息是()

年份

收入(单位:贯)

支出(单位:贯)

真宗天禧五年(1021年)

15085万

12677万

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

12625万

“所出无余”

英宗治平二年(1065年)

11613万

13186万

A.北宋财政收入不断下降,入不敷出,出现积贫局面

B.积贫积弱引发北宋中期严重的社会危机

C.冗兵、冗官开支浩大,是北宋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D.对辽和西夏的战争耗费及赔款是北宋出现财政危机的原因之一

答案:A

解析:根据题干表格,可知从1021年到1065年,北宋的财政收入逐年减少,而支出却逐年增加,造成了“入不敷出”的积贫局面,故A项正确;从题干材料中看不出“积弱”引发的问题,排除B项;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冗兵、冗官,排除C项;题干材料无法体现战争耗费及赔款的信息,排除D项。

6.王安石变法时期,政府对各州县土地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此举意在()

A.从根本上解决土地兼并问题

B.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C.抑制大官僚地主的经济特权

D.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

答案:D

解析:题干材料“进行清查丈量,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官僚地主不得例外”反映的是方田均税法,这项举措意在增加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选D项;A项中“根本”表述太绝对,错误;题干材料中的举措与商品经济发展无关,排除B项;王安石变法主要是为了解决积贫积弱,C项不是主要目的,排除。

7.“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七月行均输法。九月行青苗法。闰十一月行农田水利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四年二月改革科举。十月行募役法。行太学三舍法。”材料揭示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A.触犯了大贵族大官僚的利益

B.变法推行操之过急

C.没有得到统治者的支持

D.变法严重损害农民的利益

答案:B

解析:从材料中王安石推出的一系列措施所间隔的时间上可以看出,王安石推行变法有些操之过急,会导致广大百姓难以接受,这是其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8.北宋时,在宋与辽、宋与西夏的边界开设贸易场所——榷场。榷场中书画交易只是偶然出现,并未形成气候,到了南宋时期,宋金边界的榷场遂成为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的渠道,且兴盛起来。据此可知()

A.两宋时期中国文化呈现多元化特征

B.书画回流蕴含宋人对故土依恋之情

C.南宋时期南方的书画创作手法很高

D.南宋时期南方成为全国的经济重心

答案:B

解析:北宋时期,在榷场中,书画交易不常见,而到南宋时则出现常见的“书画文物由北向南回流”现象,这是因为南宋偏安江南,文人对故土存在强烈的依恋和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602121068gr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