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气瘿(结节性甲状腺肿)优势病种诊疗规范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中医药规划教材《中医外科学》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制定。
(1)初起无明显不适感,表现为颈前肿大,又称“大脖子”病。
(2)可压迫气管,产生呼吸困难症状。
(3)压迫食管,产生吞咽困难症状。
(4)压迫喉返神经,造成声音嘶哑症状。
(5)继发甲亢,可产生汗多心悸、易饥消瘦,手指震颤,急躁易怒。
2.西医诊断:参照全国高等医药院校教材《外科学》第五版人民卫生出版社制定。
(1)不明原因的甲状腺肿大,弥漫性,多无疼痛不适。
(2)查体:甲状腺肿大,可为单个肿物,质软,可因囊内出血而呈囊性肿物
(3)彩超:双侧甲状腺肿大,可伴单发囊肿。
(4)甲状腺功能:TSH的升高或正常。
(5)有缺碘或高碘的生活环境。
(二)证候诊断
1.肝火旺盛证:烦躁易怒,恶热汗多,消谷善饥,面部烘热,手指震颤,眼突颈大;舌质红,舌苔黄;脉弦数。
2.心肝阴虚证:心悸汗出,多食易饥,消瘦,五心烦热,烦躁失眠,手颤,眼突颈胀;舌质红,舌体小,或舌体颤动,苔少;脉弦细数。
3.气阴两虚证:心悸怔忡,汗出气短,手足心热,手指震颤,颈大眼突,饥不欲食,消瘦;舌质红,或红绛,或淡红,苔少;脉细而无力,或细数无力,或缓而无力,或结代促。
4.痰气热结证:烦热、手指震颤、颈前肿胀、两目外突、急躁易怒;舌质红,舌苔黄或黄腻;脉弦或弦数。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肝火旺盛证
治法:清肝泻火。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主要成分:龙胆草、黄芩、栀子、泽泻、木通、生地、当归、柴胡、甘草、车前子。
加减:肝火亢盛,烦躁易怒,脉弦数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清肝泻火。风阳内盛,手指颤抖者,加石决明、钩藤、白蒺藜、牡蛎平肝熄风。兼见胃热内盛而见多食易饥者,加生石膏、知母清泄胃热。
中成药:夏枯草胶囊。
2.心肝阴虚证
治法:益阴养血,宁心柔肝。
推荐方药:天王补心丹加减。主要成分:生地、玄参、天冬、麦冬、当归、丹参、人参、茯苓、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远志、朱砂、桔梗。
加减:虚风内动,手指及舌体颤动者,加钩藤、白蒺藜、白芍药平肝熄风。肾阴亏虚而见耳鸣、腰酸膝软者,加龟板、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
中成药:天王补心丹。
3.气阴两虚证
治法:益气养阴
推荐方药:生脉散加减。主要成分:人参、麦冬、五味子。
加减:肾阴亏虚而见耳鸣、腰酸膝软者,加龟板、桑寄生、牛膝、菟丝子滋补肾阴。正气伤耗、精血不足而见消瘦乏力,妇女月经少或经闭,男子阳痿者,可酌加黄芪、山茱萸、熟地、枸杞子、制首乌等补益肾气、滋养精血。
中成药:生脉饮。
4.痰气热结证
治法:解郁化痰,清热散结。
推荐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消瘰丸。主要成分:柴胡、当归、白芍、白术、茯苓、牡丹皮、栀子、甘草、玄牡蛎、贝母、甘草
加减:脾胃运化失调致大便稀溏,便次增加者,加白术、苡仁、淮山药、麦芽健运脾胃中成药:逍遥散。
(二)其他治疗方法
中医外治:阳和解凝膏掺黑退消或桂麝散外敷。
(三)手术治疗:符合西医手术适应症的部分患者。
1.手术适应症(出自《第七版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1)压迫气管、食管或喉返神经;
(2)胸骨后甲状腺肿;
(3)巨大者,影响美观及正常生活;
(4)继发性甲亢;
(5)可疑恶变。
2.术前中医参与手段:术前依据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予以中药对证治疗,以达到消肿散结的目的。手术前服用中药,可以增强体质,增强耐受性,有利于手术顺利进行。心理上给与疏导,减少焦躁、易怒情绪。
3.手术步骤:甲状腺肿物剜除,甲状腺次全切除。
(1)胸骨上两横指沿皮纹切口,切开皮肤、皮下脂肪、颈阔肌。
(2)沿浅筋膜深面上下游离皮瓣,沿颈白线打开,将颈前肌群拉向两侧。
(3)沿外科被膜进入,游离显露甲状腺,根据肿物大小,位置决定手术方式。
(4)根据需要显露喉返神经、甲状旁腺,处理甲状腺血管,切除肿物。
(5)缝扎残面,放置引流管,间断缝合颈阔肌,皮内缝合皮肤。
4.术后中医参与手段:给与活血散瘀药物治疗,以促进手术部位的恢复。佐以舒肝行气药物,以防病症复发
(1)瘀血内停证:手术部位瘀肿迟迟未消,甚或可触及肿块,舌有瘀斑,脉细涩。
治法:行气活血。
推荐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主要成分: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牛膝、炙甘草。
加减:触及肿块者,可加鳖甲、牡蛎、浙贝母等软坚散结药物。中成药:血府逐瘀颗粒。
(2)肝郁气滞证:平素急躁易怒,情志不舒,善太息,胸胁胀满,女子可见月经不调,舌红,脉弦。治法:疏肝理气。
推荐方药:逍遥散加减。主要成分:当归、白芍、柴胡、茯苓、白术、薄荷、生姜、炙甘草。加减:妇女兼见月经色暗量少、血块者,可加三棱、莪术、皂角刺等活血散结药物。
中成药:逍遥丸、柴胡舒肝丸。
5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