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无衣.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语文

年级

高二

学期

秋季

课题

《无衣》

教学目标

1.了解诗经的相关文学常识,把握《无衣》的主要内容。

2.体会本诗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3.体会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伟大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2.体会战士们慷慨赴敌、同仇敌忾的豪情和伟大的家国情怀,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

1.体会本诗的语言美、结构美,掌握重章叠句的形式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境设置

各位同学,大家好。近日,我校汉韵文学社赴西安研学,参观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被

秦始皇兵马俑雄浑磅礴的气势所震撼。汉韵文学社策划编辑一本有声诗集,名为《秦声悠扬》。现向全校同学征集关于“秦”的古诗,入选诗歌要求能够呈现秦地风貌,或能展现秦人风骨。

二、品读诗歌

学习任务一——探源寻迹

小明向文学社推荐了《无衣》这首诗,你觉得《无衣》能否入选?请结合本诗的创作背景说明理由。

预设:你在选择性必修上册的教材中发现了这首诗,《无衣》出自《诗经·秦风》。《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期的305篇诗歌。《诗经》有六义,风雅颂指的是《诗经》的三类诗歌形式,赋比兴则是《诗经》的三种表现手法。其中,风即国风,是各地民歌,有十五国风,共160篇。秦风,是十五国风之一,为秦地民歌,共十篇,《无衣》便是其中之一。

当时的秦国位于今甘肃东部及陕西一带,那里木深土厚,民风强悍。《史记·秦本纪》中有这样一段记载,据此可知,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奢侈淫逸,朝政腐败黑暗,统治集团内讧,导致国弱兵残。周幽王岳父申侯趁机勾结西夷犬戎攻入国都,幽王死,周域大半沦落,于是平王举室东迁。这时勇武善战的秦地人民,眼看沦陷的国土,遭到敌人的蹂躏,便纷纷响应秦襄王兴师御敌的号召,保家卫国,参军参战,一鼓作气击退了侵扰的贼兵。《无衣》便在此背景下产生了。由此可见,这首诗符合入选要求。

学习任务二——绘境明意

文学社通知小明提供诗歌配图。小明想根据诗歌内容,利用AI绘图软件绘制插图。

下面是他在绘图时输入的画面描述性文字,你觉得是否需要修改?请说明原因。

秦,无数士卒,身着统一战服,复仇的火焰,磨刀挥戟,舞戈擦枪,放声高呼。

预设:你发现“身着统一战服”这一描述不妥,应将“统一”一词去掉。《周礼·小司徒》

中记载了西周时期的军事制度,当时出征的军队,都是战前临时组建的,由各公卿、大夫、诸侯王遵照天子要求在自己领地内,按一定的行政单位征集,应征的士卒不仅需要自备衣服,还需准备粮食和兵器。

此外,湖北省博物馆微博有这样一条动态。(微博截图)这是2200多年前,秦国士卒黑夫与惊两兄弟寄回家中的两封书信。黑夫:“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节(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操钱来,黑夫自以布此。”惊:“钱衣,愿母幸遣钱五、六百,布谨善者毋下二丈五尺。”两兄弟在信中都提到让母亲给他们寄衣服或布,这也说明当时的士卒需要自己准备出征的衣服。

小明听取了你的建议,顺利完成了插图的绘制。

学习任务三——吟韵传情

根据有声诗集制作需要,小明要为《无衣》录制朗诵音频。结合对诗歌内容的品析,你觉得如何朗诵才能更好地呈现《无衣》中蕴含的真挚情感?

预设:《无衣》三章均以“岂曰无衣?”起句,以豪迈的反问语气问道:“怎么能说没有

衣服穿呢?”读此句时,语调应为升调。“与子同袍!”“与子同泽!”“与子同裳!”这三句降调,读出肯定的语气,表现士卒间“共衣”之情。这种自问自答的方式,展现出士卒们肝胆相照、生死相依的英雄气概和团结互助、不惧险阻的乐观性格。“王于兴师”在三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交代了此次征兵的直接原因,用平调朗读。“修我戈矛”、“修我矛戟”、“修我甲兵”,士卒们一呼百诺、情绪高昂、擐甲砺兵、舞戈挥戟,读此三句应升调,语速急促。这三句是各章的结语,朗读时这三个词重读,语气坚决,读出士卒们同仇敌忾、共同杀敌的强烈愿望和坚定决心。

文学社在学校超星云平台发起投票,邀请全校师生从《无衣》等诸多候选诗歌中选出30首,编入《秦声悠扬》。有同学发现网页上公布的《无衣》这首诗章节顺序有误,请你说说为何不能颠倒章节顺序。

预设:你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加以阐释,全诗共三章,采用了重章叠唱的艺术手法,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一种手法。“重章”指各章结构基本相同,只更换相应的几个字词;“叠唱”指在不同章节中叠用相同的诗句。在《无衣》中变更的字词有:袍、泽、裳、戈矛、矛戟、甲兵、同仇、偕作、偕行。“袍,襺也。”是长袍,类似于斗篷。行军者白天当衣服穿,晚上当被子盖。“泽”同“襗”,贴身穿的衣服,朱熹在《诗集传》提到:“泽,里衣也。以其亲肤,近于垢泽,故谓之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