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灭火器维修技术建议灭火器维修技术建议
1—般建议
1.1维修前应对送修的灭火器逐具做好信息记录。记录至少包括:
a)灭火器用户名称;
b)制造厂名称或代号;
c)气瓶(筒体)生产连续序号或编号;
d)型号、灭火剂的种类;
e)灭火级别和灭火种类;
f)使用温度范围;
g)驱动气体名称、数量或压力;
h)水压试验压力;
i)生产年份或制造年月;
j)最大工作压力或公称工作压力(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k)瓶体设计壁厚(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l)实际内容积(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m)空瓶质量(适用二氧化碳灭火器);
n)上次维修合格证上的信息(适用时)。
1.2灭火器维修应按2~8的程序进行。
2维修前检查
维修前应对灭火器外观和铭牌标志进行检查,确认是否符合1和2规定的报
废要求。对确认属于报废的灭火器应进行报废处置。
3拆卸灭火器
3.1拆卸灭火器应采用安全的拆卸方法,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在确认灭
火器内部无压力时,方可拆卸灭火器器头或阀门。
3.2拆卸后,应对灭火器气瓶(筒体)内部进行检查,确认其内部是否存在7.2规
定的缺陷。属于报废的灭火器应进行报废处理。
3.3拆卸后,应对灭火器器头(阀门)和贮气瓶等零部件进行检查,确认是
否存在规定的可更换要求。
4灭火剂回收处理
4.1为防止维修中清除的灭火剂对环境造成污染,应对清除的灭火剂进行分类
回收处理。
4.2干粉灭火剂的回收处理要求如下:
a)从喷射过的干粉灭火器内淸除的剩余灭火剂应按ABC干粉和BC干粉
灭火剂分别进行回收储存,且应防止两类不同灭火剂混杂后产生污染。这类
灭火剂不应用于再充装。
b)从未喷射过的干粉灭火器内清除的灭火剂应按灭火器铭牌标志上标
明的灭火剂成分分别进行回收。经检验,干粉灭火剂的主要组分含量、含
水率、吸湿率、抗结块性(针入度)和斥水性符合相关灭火剂标准后,且
无外来杂质,则可用于再充装。应保持检验记录。不符合要求的灭火剂应
按a)的要求进行回收储存。
c)回收储存的不可用于再充装的干粉灭火剂应送有能力处理干粉灭火剂
的生产企业用作辅料处理后再利用,或送有关的环境保护部门进行处理。
4.31211和1301灭火器内的灭火剂,在拆卸前应按国家相关的回收规则进行回
收处理,并保持记录。
4.4从水基型灭火器内清除的灭火剂,应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法进行处理。
4.5洁净气体灭火器内的灭火剂,应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法进行处理。用于回收
再利用时,应对其进行纯度和含水率检验,经检验符合相关灭火剂标准后,则可
用于再充装。应保持检验记录。
4.6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的灭火剂,应按符合环保要求的方法进行处理。用于回收
再利用时,应对其进行纯度和含水率检验,经检验符合相关灭火剂标准后.则
可用于再充装。应保持检验记录。
5水压试验
5.1对确认不属于报废范围的灭火器气瓶(筒体)、贮气瓶,或可不更换的器头(阀
门),装有可间歇喷射装置的喷射软管组件,以及气瓶(筒体)与器头(阀门)
的连接件等应逐个进行水压试验。对二氧化碳灭火器的气瓶应逐个进行残余变
形率的测定。
5.2水压试验应按灭火器铭牌标志上规定的水压试验压力进行,水压试验时不
应有泄漏、部件脱落、破裂和可见的宏观变形。二氧化碳灭火器钢瓶的残余变
形率不应大于3%。应保持检验记录。
5.3经水压试验合格的零部件应清洗干净。清洗不应使用有机溶剂。
6更换零部件
1维修机构应按原灭火器生产企业的灭火器装配图样和可更换零部件明细表进
行部件更换,灭火器气瓶(筒体)不可更换。
2更换的零部件应与原灭火器生产企业提供的零部件的特性保持一致。零部件
应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