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pdf

4.6 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核心素养导向

4.6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核心概念:

(二)物质的变化与化学反应--2.3物质变化的特征--①知道有些物体发生了变化,如纸燃烧、

铁生锈等,构成物体的物质也发生了改变。

教学目标:

科学观念:

1.理解食物通过化学变化转化为身体能量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2.知道情绪变化与大脑化学物质产生有关。

科学思维:

1.通过对比燃烧与消化释放能量的差异,发展比较分析能力。

2.基于身高体重数据推理化学变化与生长的关系。

探究实践:

1.能规范操作淀粉分解实验并记录现象。

2.通过角色模拟体验情绪化学变化的传递过程。

态度责任:

1.树立健康饮食与科学用药的意识。

2.体会化学变化对生命体的双重影响,培养辩证思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通过实验探究和数据分析,理解生命体中食物能量转化、身体生长与情绪调控的化学变化原理

难点:

将抽象的“化学变化平稳性”概念具象化(如对比体内消化与体外燃烧),理解化学变化的系统性特

征。

教学教具和学具:

实验材料:馒头片、碘酒、滴管、酒精灯、燃烧匙、温度计(贴合教材图2食物燃烧与咀嚼实验场景)

数据工具:班级身高体重统计表、折线图模板(呼应教材图1身高测量插图)

情境道具:彩纸剪贴的“多巴胺分子模型”、情绪角色卡(匹配教材图2大笑情境图)

多媒体:PPT含食物燃烧动态图、大脑化学物质传递动画

教学过程:

(一)聚焦环节(预设5分钟)

课堂引入(情境化测量活动)

1.同学们,今天教室变身‘生命观察站’!请每组用卷尺和体重秤测量组员数据(展示教材图1测

量插图),对比三年前的身高记录,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这些变化就像魔法,但魔法背后是科学——这就是‘生命体中的化学变化’!

3.引出课题

4.为什么吃下去的米饭能变成我们的身高?开心时大脑里发生了什么?让我们用实验破解生命密码!

设计意图:利用教材插图创设测量情境,将“身体变化”具象化为可操作任务,激发探究动机

(二)探索环节(预设25分钟)

活动一:食物能量转化实验

1.互动场景还原

材料分发:每组发放馒头片、碘酒、滴管、酒精灯、燃烧匙、记录单

2.实验步骤

“请像图中小朋友一样咀嚼馒头30秒,记录味道变化,再用碘酒滴在咀嚼后的馒头渣上,观察颜色

变化!”

(预设:老师,馒头真的变甜了!但滴碘酒后没变蓝,和没嚼的馒头不一样!”)

3.提问:“这说明什么?参考教材图2的‘唾液与淀粉变化’解释,谁能用箭头图画出变化过程?”

(预设:“淀粉→唾液淀粉酶→葡萄糖,所以遇碘不显色!”学生边答边在记录单绘制流程图)

4.燃烧对比实验

5.操作:点燃干燥馒头片,用温度计测量燃烧释放热量,对比咀嚼实验。

6.“燃烧馒头像火山爆发一样释放能量,而体内消化像小火慢炖——哪种方式更适合生命体?为什

么?”(指向教材燃烧图)

(预设:“体内消化更安全!燃烧太快会烫伤器官!”)

7.“没错!化学变化的‘平稳性’是生命的关键特征!”(板书关键词)

8.生活迁移提问:“如果吃发霉食物,里面的化学变化会怎样?参考教材‘食物中毒’案例讨论!”

(预设:“霉变产生毒素,化学变化变成‘杀手’!”)

(设计意图:通过咀嚼馒头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淀粉在唾液作用下的化学变化,理解消化过程中的

能量转化。借助燃烧对比实验,探讨生命体中化学变化的平稳性。结合生活实例,培养学生科学思

维和安全意识,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变化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性。)

活动二:身体生长的“数据侦探”

1.真实数据采集

学生两两一组,模仿教材图1中教师测量场景,用卷尺、体重秤测量并记录数据。

2.“请像图片里的老师一样,为同伴测量身高体重,填写‘生长档案卡’!”

3.数据可视化分析

将全班数据汇总成折线图,投影呈现(模拟教材“成长过程变化”问题)。“观察折线图,10-11岁

身高增长最快,这可能和什么有关?”

(预设:“这时期我们喝牛奶多,蛋白质帮助细胞生长!”)

4.“蛋白质如何通过化学变化变成你的肌肉?参考教材‘营养物质转换’文字描述!”(预设:“就

像乐高拆开重组!蛋白质被分解再合成细胞!”)

5.批判性实践:“如果每天只吃薯片,化学变化还能支持生长吗?用教材‘能量转化’原理解释!”

(预设:“不能!薯片缺蛋白质,化学变化‘没材料盖房子’!”)

(设计意图:通过数据采集与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生长过程中的化学变化,培养科学思维和批判性

实践能力。)

活动三:情绪化学工厂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16111057000017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